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总结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的分布、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2、评价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后循环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复杂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3、指导临床血管内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材料与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我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患者。重点记录85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大脑后动脉近段和基底动脉夹层性动脉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手术经过及术后随访。重点包括:临床表现、动脉瘤形态、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包括:CT评价脑出血,MRI评价脑梗塞,DSA造影评价动脉瘤形态学,DSA图像结合高场强MRI鉴别夹层性或囊性动脉瘤。记录术后即刻、随访时动脉瘤栓塞程度变化;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0天及术后最长随访时间的m RS评分变化。探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常见类型及可能原因;分析对比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的最佳血管内治疗策略。结果按部位分类,本组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在大脑后动脉近段最多(41.1%),其次分别为基底动脉(30.5%)及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28.5%)。按形态学分类,瘤体长径大于7mm的动脉瘤占81.5%,瘤体长径大于10mm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占53.2%;囊性动脉瘤占12.8%,梭形扩张的占46.4%。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就诊的为53.1%,其次为脑梗塞25.1%,后枕部疼痛的13.9%,眩晕等非特异症状的占6.9%。8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9例,瘤颈残余27例,部分栓塞19例;围手术期内共发生了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7%,其中基底动脉夹层组比例最高(50%);随访中又发生3例并发症,仍然是基底动脉夹层组比例最高(66%);复发6例,平均分布在基底动脉夹层组和大脑后动脉组。结论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相当,支架辅助栓塞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载瘤动脉闭塞术在富含穿支的大脑后动脉近段也是安全和有效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最棘手,尚需进一步研究降低并发症。
其他文献
青少年群体酗酒和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两大社会问题。防止酗酒造成的损害以及延缓衰老已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青少年酗酒男性比例明显多于女性,酗酒者女性比男性对脑的损害
红细胞检测和计数是一种以检测血液疾病及其相关病变为目的,为红细胞的分割、分类和跟踪提供支撑,以细胞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技术为手段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也是医学图像处理研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介绍了以Solid Works2007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C++6.0为编程语言,实现离心通风机蜗壳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的方法,使设计者能够运用该方法对复杂的三维实体进行参数化设计,提高
前言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居首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不一样的教育规律、教育性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当具备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文章深刻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异位妊娠治疗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对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Ⅲ级与Ⅵ级与对照组存在明显
黑水虻可作为一种资源昆虫被利用,其幼虫主要以动物粪便、餐厨垃圾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包括腐肉、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垃圾等。试验利用黑水虻腐食猪伪狂犬病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