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毒死蜱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农药。土壤中毒死蜱的污染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灌溉是土壤中毒死蜱迁移的主要动力,灌溉的方式和水量直接影响毒死蜱在土层中的迁移和降解,决定了不同土层中毒死蜱的浓度以及进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的含量。本文针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毒死蜱的淋溶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毒死蜱和3,5,6-TCP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和3,5,6-TCP的最佳液相色谱条件为柱温25℃,梯度波长(前4分钟使用295nm,后5分钟使用231 nm的波长),流动相洗脱为等度洗脱;最优土壤提取条件为振荡提取,最优洗脱条件为6 ml乙酸乙酯加9 ml pH=2的乙腈洗脱。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土沙土和壤土中毒死蜱和3,5,6-TCP的回收率,两种土壤样品中毒死蜱的加标回收率在80-110%之间,TCP的加标回收率在从相对标准偏差60-120%之间,总体此方法适于提取土壤中的毒死蜱和3,5,6-TCP。 (2)土柱实验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毒死蜱的迁移转化规律不同。相同含水率,漫灌比滴灌条件下,毒死蜱迁移深度更大。其中滴灌条件下,毒死蜱在含水率在60%到80%之间,主要富集在土层0-10 cm。灌水量越大,毒死蜱向下迁移深度越大,对地下水的影响越大。毒死蜱在土层中的分布与毒死蜱的投加量有关,投加量越大,在土柱中富集越多,向下迁移的风险越大。土壤性质对毒死蜱的迁移有影响,相比壤土中毒死蜱更容易富集在表层,而沙土更容易向下迁移。不同土柱深度3,5,6-TCP含量不同,总体,3,5,6-TCP的含量较少,说明毒死蜱的降解较少,或者是毒死蜱降解主要以矿化为主。 (3)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与添加的毒死蜱的含量有关。添加剂量为10 mg/kg时,毒死蜱在土壤降解的半衰期大约在18-30 d,添加剂量为20 mg/kg时,土壤中的毒死蜱半衰期大于50 d;其中不同含水量的半衰期不同,添加10 mg/kg毒死蜱时,40%、60%、80%含水率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21、18、30 d,含水率对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有影响,但是不如添加剂量的影响明显。土壤中的降解产物3,5,6-TCP的产生量并不高,说明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可能以矿化为主,或者产生的3,5,6-TCP又降解为其他产物。 (4)从测定的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可知,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对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影响不大,但是毒死蜱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有影响,当土壤中毒死蜱添加计量超过添加10 mg/kg时,毒死蜱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