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他们来自农村,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目前在环境差、收入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着和农民工相似的工作。他们刚从校园进入职场,正在经历着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大学生农民工的精英意识与他们窘迫的城市生活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导致他们难以对目前的职业角色产生认同,身份认同危机使他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人角色认知不清、产生了角色距离和角色冲突,出现了严重的角色失调问题。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搜集相关资料,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大学生农民工对“大学生”的角色认知、角色期望以及与现状的对比,发现大学生农民工的期望与现状严重背离,出现了角色不清、角色距离、角色冲突甚至角色失败等各种角色失调现象,并且角色失调导致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不顺畅,具体表现为职场工作满意度低、生活情绪消极且不稳定、人际交往同质性强以及社会参与不积极。 文章第二部分是问卷和访谈资料的呈现,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农民工对大学生的应然角色认知、角色期望与进入职场后实然境况的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农民工从校园到职场,在扮演职业人角色时出现了角色失调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通过对职场现状、生活情绪体验、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状况的描述,笔者发现,大学生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这或多或少与角色失调有关,因此,探析导致角色失调的原因以及缓解大学生农民工角色失调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第四部分,笔者根据与大学生农民工的访谈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农民工角色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农民工相对滞后的角色观念、角色学习不充分以及实然角色形象与期望角色形象的巨大落差;第五部分则分别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解决或者缓解大学生农民工角色失调问题的对策,助力大学生农民工更快适应城市,实现城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