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类固定短语“X来X去”进行专题考察,目的是对“X来X去”进行共时平面上的详细描写,进而尝试从语法化和认知语法的角度对此类固定短语的某些现象加以解释,希望能够丰富对“类固定短语”的研究并更加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不包括前言和结语,全文共分六章。前三章依据X的词性分别对“V来V去”、“A来A去”、“N来N去”的构成、句法和语义进行了共时平面的描写。总结了三类结构中,X进入格式的语义条件;X1与X2的关系;“X来X去”总的格式义及句法特点。第四章对前三章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我们发现,其中“V来V去”和“N来N去”的语法意义相一致,而从出现的句法位置看“V来V去”与“A来A去”较为一致。而后对“X来X去”的篇章功能和语体色彩进行了说明。第五章针对共时平面上的描写,从认知语法角度予以解释。从有界无界的角度揭示了“X来X去”意义上的无界性,以此解释了其在句法上无法单独作谓语,常出现后续句的原因。从类固定短语整合的层级性角度,考察了短语内部成员的虚化程度和整合度,并指出语义上复杂的各小类之间存在引申关系。从主观性的角度,我们发现在“量”范畴里“X来X去”表示的是主观大量,X常指代全量。第六章从“X来X去”的语法化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此格式出现在西汉,在此之前,文献中常用“X往X来”表达相关意义,而这一四字格式可能是由骈句紧缩而成。在各类“X来X去”中最先出现的都是“来、去”具有实义的格式,而后开始虚化。在“V来V去”、“A来A去”格式中,语义重心转移到V和A,而“N来N去”中,N的生命度渐次降低,这与我们在共时平面里考察的虚化程度的类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