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测井、试油、岩心分析等资料,以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下寺湾油田长2油层组,并对小层对比及砂体分布、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储层物性、油藏富集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引入了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对长2高含水储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揭示了长2储层低产、稳产的原因。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 1.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长21、长22、长23三个油层亚组,将长22划分为长22-1、长22-2、长22-3三个小层,其中长22-3小层为主力油层,长22-2小层为次主力油层。 2.长22为超低-特低渗长石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9%,平均渗透率为4.78×10-3μm2,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4类:残余粒间孔、溶蚀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以及少量的晶间孔、微裂隙等。由此得出长22为超低-特低渗油藏。 3.下寺湾油田长2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河流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道砂坝、河道砂坝侧缘和河漫滩3种沉积微相。微构造成为油气的主控因素。 4.下寺湾油田长2储层高含水影响因素主要为5类:天然裂缝系统因素、孔隙度因素、渗透率因素、水动力封堵因素和地层水因素,从而导致其储层高含水。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孔隙度、渗透率、水动力封堵因素。 5.引入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对长2高含水地层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稳油、稳水、稳产“三稳”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长2油藏产能进行分析,认为该井区的长2油层组适合注水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