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的转换,但实际上它远远超越了这个形式,本质上它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广义的解释行为。这便不容争议地模糊了狭义的文字翻译与编辑的界限,让追求纯语言性质的一些翻译理论学家大失所望。本文尝试以萨皮尔-沃尔夫假设、多元文化主义为理论支撑,通过具体例证阐述在新闻翻译这一独特的翻译领域中,译者主动性的发挥以及如何调停文化差异,力证译者必需兼备编辑的素质。本文以对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方言“不折腾”的翻译的讨论开始,分析新闻翻译者的文化调停人身份以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译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指出新闻翻译者同时应做好文本选择,文本的重新构架,以及原文本的增删工作。翻译是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这里两个重要的主体是原语言文化与译语言文化,但在新闻翻译中,有一重要因素也同样不可忽略,那就是政治与经济的潜在影响。本文认为:新闻译者要善于协调原语言文化、译语言文化、以及潜在的第三方力量(政治与经济的潜在影响)的关系,调停好文化差异。本文坚持新闻翻译在实际操作中应是translating与editing的合二为一,新闻翻译工作者不应满足与文字的转换,鹦鹉学舌机械照搬原文一切内容,而应审时度势,合理地承担起一部分编辑的工作,力求真实而又满足读者的需求新闻。本文作者将新闻翻译的具体流程分为文本选择,标题的确定,导语的概括,以及文本主体翻译这四个部分,通过具体例证逐一进行分析,具体阐述新闻翻译的技巧、如何做到翻译与编辑的合二为一,本文旨在分析新闻翻译工作者的主观发挥以及与之相对的限制,尝试反思新闻翻译工作者的自我定位以期其地位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