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类起源于前体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肿瘤[1]。其中30%-40%的成人ALL及50%以上老年ALL患者中可检测到费城(Ph)染色体,其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癌蛋白BCR/ABL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活化多种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属于高危亚型,预后差。单纯化疗长期生存率不佳。尽管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靶向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联合化疗及首次完全缓解(CR)状态下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Ph+ALL患者带来的显著疗效。但老年患者因移植相关死亡率高不能进行移植,且年轻患者多数因计划生育国策缺乏HLA匹配的供者,导致allo-HSCT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实施。复发和耐药是目前治疗上的重要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新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血液病的发生是细胞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共同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microRNA和染色质结构重构等方式。我们知道多数肿瘤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catlase,HDAC)表达含量增高,而组蛋白则呈现低乙酰化状态。那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的出现就可抑制肿瘤细胞高表达HDAC活性,继而上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的,阻碍肿瘤进展。作为一类新型化疗药物,HDACi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并诱导细胞凋亡,并克服部分肿瘤药物抗药性,因此使得HDACi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如TKIs联用成为可能。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tinib,IM)、西达本胺(Chidamide,CS055)单药及联合作用于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UP-B15,观察其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对STAT3相关通路进行初步研究,为寻找治疗Ph+ALL的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CCK-8法测定单药IM、CS055及两药联合干预Ph+ALL细胞株SUP-B15 24h、48h、72h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2.采用FCM检测单药IM、CS055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细胞凋亡情况。3.通过RT-PCR法观察单药IM、CS055及两药联合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BCR-ABL、STAT3、P-STAT3、SOCS3mRNA的表达;4.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法测定单药IM、CS055及两药联合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Ac-H3、STAT3、P-STAT3、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1.CCK-8检测结果显示:IM单药能明显抑制SUP-B15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CS055单药同样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UP-B15细胞增殖(P<0.05)。在48h时间点,选择IM的浓度为5.0μmol/L(小于IC50)、CS055的浓度为5.0μmol/L(小于IC50)单药及两药联合(IM 5.0μmol/L+CS055 5.0μmol/L)作用于SUP-B15细胞株,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组的抑制率分别高于各个单药组。根据Calcusyn2.0软件计算两药联合组作用指数CI为0.45<1,说明两药联合具有高度协同作用。2.FCM结果显示:不同药物分别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空白对照组平均凋亡率(0.45±1.16)%、CS055组(5.0μmol/L)平均凋亡率为(8.98±1.68)%、IM组(5.0μmol/L)平均凋亡率为(23.59±1.01)%,两药联合组在(IM 5.0μmol/L+CS0555.0μmol/L)平均凋亡率(34.12±2.98)%,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各单药组(P<0.05)。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结果显示:CS055组(5.0μmol/L)、IM组(5.0μmol/L)及联合组(IM 5.0μmol/L+CS055 5.0μmol/L)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显示联合用药组STAT3 mRNA、BCR-ABL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各单药组,SOCS3mRNA显著高于各对照及单药组(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S055组(5.0μmol/L)、IM组(5.0μmol/L)及联合组(IM 5.0μmol/L+CS055 5.0μmol/L)作用于SUP-B15细胞48h后,STAT3及其磷酸化活性形式P-STAT3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Ac-H3及SOCS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合组,STAT3及其磷酸化活性形式P-STAT3蛋白下调水平及Ac-H3、SOCS3蛋白上调水平均较单药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单药CS055和IM及两药联合对Ph+ALL细胞株SUP-B15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两者具有协同或增敏作用。2.CS055联合IM干预SUP-B15细胞后,STAT3、BCR-ABL表达量降低,Ac-H3、SOCS3表达升高。3.CS055联合IM对SUP-B15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强SOCS3表达,激活STAT3依赖的组蛋白乙酰化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