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中有明确规定,员工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中可以享受股权激励,将劳动者与所有者连接起来。上海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首个吃螃蟹的省市,国企改革第一枪打响。上汽集团,就是这吃螃蟹的第一人。员工持股计划顾名思义,这一计划是围绕企业员工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起来,有效地遏制员工出现的“消极怠工”情况。2015年10月8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因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重大事项而停牌。依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于2015年11月6日开市起复牌。约1个月后,董事会会议在上汽集团内部顺利落幕,会上一致表决认可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决定,配套的《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等相关文件也随之通过。另外,上汽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其仅仅运行了员工持股计划来达到目的,还未引进其他民间资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本案例研究的其他干扰因素。这件事情一出,业界纷纷开始思考,考虑到国内现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上汽集团推广员工持股的原因是什么?这项激励制度到底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以及其员工持股计划达到了什么的效果?如何能进一步优化激励效果?这些是本次研究过程中要去挖掘的关键。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择了案例分析法,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对上汽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内容及实施效果方面等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员工持股对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绩效方面取得的效果以及影响其效果的各类因素和条件,掌握夯实的理论研究资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正本次研究的方向,梳理了混合所有制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理论,如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委托代理以及代理成本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其次,以上汽集团响应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员工持股计划为案例研究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广历程,进一步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众多路径之一;主要阐述了上汽集团员工持股的案例背景、实施内容以及实施动因;从上汽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表现,结合前述的动因和路径对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通过股价、市场业绩等对市场反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行业现状对比,通过四大类财务指标对财务业绩进行了分析;通过公司治理要素对企业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本论文总结上汽集团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给企业带来的多方位激励效果:事件分析研究证实,实施员工持股确实给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通过对销售业绩情况的分析,得出在行业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汽集团相对大环境一直在增长;通过对人才结构的分析,得出上汽集团的人才层次在提升等,证实员工持股计划给上汽集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等等。按照研究过程和结果来看,考虑到现行的经济体制条件,深入研究了员工持股计划有效地改善激励产出、发挥正面影响求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为未来国企响应混合所有制改革号召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借鉴方向,留住核心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员工持股的激励效应;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可以借鉴本次研究,帮助其进一步深挖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隐藏的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相关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内容,逐步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