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映真的小说创作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映真是台湾的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忠孝公园》等,他的小说因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备受关注。本文以陈映真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题材、文本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阐述陈映真小说的独特精神内涵。本篇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梳理陈映真小说的思想内容。从创作题材上看,可以归纳为:理想与现实的对峙、“省籍”与两岸问题、战争、“华盛顿大楼”与跨国企业、白色肃清事件等。紧接着分析陈映真小说中的文本主题:死亡情结、救赎忏悔反省的宗教精神、人道主义关怀以及民族认同感等。第三节主要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为苦闷与彷徨的知识分子、“疯子”或“精神病”患者、跨国资本的参与者、闪耀理想之光的革命者、老兵形象五类。第二章分析陈映真小说的艺术特征。以现实主义为底色,合理地吸收象征、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技巧是他小说的主要特色。在艺术结构方面,陈映真尝试运用一种类似于古代章回体的形式进行现代小说写作。此外,文体交融、人称交错等多种叙述手法的混合运用和改编圣经故事、神话传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陈映真小说的语言也独具特色,首先是小说中保留了一些字词的古文与文言用法;其次受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在句式句法上也会有倒装、被动等欧化倾向;富有诗意的语言也使他的小说总体上洋溢着一种忧郁、感伤的基调。第三章主要探讨了陈映真小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挫折经验的影响、鲁迅的左翼传统和批判精神的熏陶以及基督教文化的感染等几个方面。最后一章客观评析陈映真及其小说在中国文坛上的独特价值。陈映真是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者,是台湾当代史的忠诚记录者,但同时他的小说中也存在着重复叙述、情节不连贯等问题。
其他文献
祭祀仪式中的扇鼓舞蹈身体语言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是对祭祀仪式中扇鼓舞蹈身体语言的定位,对比与总结。全文紧扣“身体语言”这一核心,首先分析扇鼓舞蹈与祭祀仪式的关系,对两种不同的扇鼓舞蹈类型进行定性。从扇鼓舞蹈形态特点与影响扇鼓舞蹈的文化因素两方面对比任庄扇鼓与朔州喜乐的异同,这两类扇鼓舞的共同点为具有建构祭祀仪式、强化祭祀仪式的神圣感、巩固民众社会关系的三大社会功能。最后尝试运用中国传统审美视角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一大热点,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并且在持续发展变化中。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