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土与白玉莲——宣莲地域性的人类学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有着卷帙浩繁的史料和著作。在众多食物中,莲有着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其他食物难以比拟的,但至今还没有关于莲的社会学或人类学角度的研究。   本文以浙江省武义县的柳城镇为田野点,以当地特产宣莲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详尽的民族志描述,展现宣莲的发展与现状。文章从柳城镇的地理环境、宣莲的种植历史入手,讨论了宣莲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接下来,文章转向了宣莲的生产环节,分析了宣莲生产的独特性,手工加工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限制了宣莲的产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宣莲最大的卖点,因为手工加工可以缓解都市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而能坚持手工加工则是和当地淳朴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在宣莲的销售环节中,考察了集市上收购商、莲农以及柳城镇当地的三个土特产店,分析了收购商之间的平行关系,收购商与莲农之间的垂直关系,以及收购商与政府的交叉关系,指出各种关系间都存在合作与对立,但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在最后一章中,论文阐述了由于“莲”的象征意义契合了“廉政”这一国家意识,从而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得到了来自政府的扶持,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通过对旅游景点和游客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出对莲的开发过于粗糙,没有与当地风土人情恰当的结合,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何挖掘宣莲的魅力,并惠及更多的莲农,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   自然环境提供了宣莲发展的基础,但宣莲的发展轨迹却是由人的选择所决定,这种选择受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制约要比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更多,同时被个人的情感以及国家的意识形态所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大学生志愿者在推进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志愿服务者发挥重要作
蒙古族自古有信仰长生天,祭祀敖包的习俗,经过千百年来的延续,敖包成为了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有学者统计在北纬40--50度之间,在长达两万一千公里的欧亚草原带,遍布着无数
秩序和稳定问题是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焦点议题之一。本文选取一个杂居地的回族村庄——山东德州陵县糜镇陈辇村为研究对象,以村落公共空间理论为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受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政府组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是一股中介力量,把从社会中集聚的各种资源再奉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