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桡动脉入径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地作为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的首选入径,但桡动脉痉挛是桡动脉入径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常常引起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操作的失败,随着桡动脉痉挛相关研究的逐渐进展,桡动脉痉挛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但仍有一定的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常有药物,有学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为桡动脉痉挛影响因素之一,因其可导致平滑肌收缩,故而亦可使富含平滑肌的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但也有研究认为桡动脉富含α受体,而β受体分布较少,故而可能并不引起桡动脉痉挛,而目前就β受体阻滞剂是否使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的问题并无明确的临床实验研究,本研究选用一种心血管内科常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来阐释其在以桡动脉作为入径的经皮冠脉介入操作过程中是否容易引起桡动脉痉挛,从而为进一步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在经皮冠脉介入操作过程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来明确酒石酸美托洛尔是否可使桡动脉容易痉挛。方法: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连续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符合2012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定义并需行冠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共175例。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并进行充分术前评估(ALLEN’S试验、心率、血压监测、血小板聚集等),术前由固定的专业技师评价桡动脉直径及走行,而后进行冠脉造影和/或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前30分钟舌下含服安慰剂(淀粉),并记录手术开始前的心率及血压;实验组患者在术前30分钟舌下含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并记录术前心率及血压。冠脉介入操作均采用桡动脉入径,由固定的专业团队在2%利多卡因充分局麻下,以Seldinger’s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并选用6F或7F泰尔茂亲水涂层鞘管,鞘管置入后成功后向鞘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硝酸甘油200ug,肝素钠3000U,随后采用4F泰尔茂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并记录桡动脉穿刺针数及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实验数据的统计描述及推断方面,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非正态分布资料应用百分位数法进行统计描述,以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行统计推断。结果:所有收入院患者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88例)和实验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87例)。实验中有5例(2.8%)患者(实验组2例,对照组3例)因非桡动脉痉挛因素导致桡动脉入径失败而终止实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年数、身体质量指数(BMI)、桡动脉直径、鞘管直径与桡动脉直径之比、糖尿病构成比、钙离子拮抗剂(CCB)药物应用构成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应用构成比、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构成比、穿刺针数及穿刺时间、术中肝素应用剂量、手术持续时间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1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对照组vs.实验组:8.2%vs.3.5%,P=0.19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基础用药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等效剂量方面,对照组(P25=12.5mg,P50=25mg,P75=25mg小于实验组(P25=25mg,P50=25mg,P75=50mg)P<0.01,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术前心率与基础心率差值,对照组为P25=2次/分,P75=13次/分,大于实验组P25=-1次/分,P75=8次/分,P<0.01,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术后30±2天,两组共有168例(98.8%)患者参加了随访,其中,对照组84例(98.8%),实验组84例(98.8),而桡动脉闭塞率,对照组vs.实验组为2.4%vs.1.2%,P=1.000,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与桡动脉痉挛发生无关,在经皮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并无明显的诱发桡动脉痉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