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IMN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首次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IMN的患者78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74例IMN患者,根据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分为G0-G4级,进一步分为低级别组(G0级+G1级)27例、中级别组(G2级)24例、高级别组(G3级+G4级)2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收集IMN患者74例,男性50例,占67.60%,女性24例,占36.40%,男女比例为2.08:1。年龄范围23~80岁,平均年龄55.22岁。根据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分为G0级、G1级、G2级、G3级、G4级,其中G0级0例(0.00%),G1级27例(36.49%),G2级24例(32.43%)、G3级13例(17.57%)、G4组10例(13.51%),进一步分为低级别组(G0级+G1级,36.49%)27例、中级别组(G2级,32.43%)24例、高级别组(G3级+G4级,31.08%)23例。三组在性别分布、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肾活检前病程、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是否诊断肾病综合征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间的基线血红蛋白进行两两比较存在差异,基线血红蛋白随着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相比,中级别组的基线血清甘油三酯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相比,基线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与低级别组、中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的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级别组与中级别组的基线e GFR无明显差异(P>0.05)。与低级别组相比,中级别组、高级别组的基线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相比,基线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在基线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酸、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蛋白半定量分析、尿镜检红细胞数、尿镜检白细胞数、尿镜检管型数、血清Ig G4、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血清Ig G、血清Ig A、血清Ig M、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3.与低级别组相比,中级别组、高级别组的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肾小血管病变发生率、肾小管间质损害(tubular interstitial lesion,TIL)积分、肾脏慢性化指数(chronic index,CI)积分、肾脏Ig G4阳性率、肾脏PLA2R阳性率更高,肾小管萎缩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相比,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肾小血管病变发生率、TIL积分、CI积分、肾脏Ig G4阳性率、肾脏PLA2R阳性率、肾小管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低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的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新月体形成、肾脏Ig G阳性率、肾脏Ig M阳性率、肾脏Ig A阳性率、肾脏补体C3阳性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4.与中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下降率更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低级别组分别与中级别组、高级别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出现尿蛋白变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e GFR的变化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随着IMN患者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级的升高,肾脏损伤程度加重,提示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级可能与IMN疾病活动度相关,可用于IMN进展风险的评估。2.中低级别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的IMN患者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早期可能出现更好的反应,提示IMN患者肾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级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相关。3.肾组织内B淋巴细胞及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可能有利于评估IMN患者抗原靶向治疗(例如抗CD20单抗)的潜力和适用性,预测抗原靶向治疗的反应和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目前是治疗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术中容易遗漏小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仍然很高。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对于微小结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弥补ERCP这一缺点。ERCP术后立即行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通过允许设备的无缝连接塑造无线通信的未来。据估计,到2025年,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超过246亿,其中近一半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设备。大规模MTC设备可能在短时间内激活并同时申请接入基站(Base Station,BS)。当设备数量远远超过接入资源所能承载的规模时,必然会产生接入拥塞问题
高丰度稀土应用于钕铁硼永磁体以缓解稀土资源消耗不均衡,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含La、Ce的稀土铁硼方面,存在相结构稳定性差、显微组织难以调控等难题。由高丰度元素Y、La、Ce组成的R2Fe14B相中,Y2Fe14B具有综合内禀磁性能最高和相结构稳定的优点,因此含Y稀土铁硼永磁材料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由于Y偏聚在主相有较强的磁稀释作用,需要对含钇稀土铁硼永磁体的元素分布进行优化。本文通过Y/Ce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原位开窗与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疗效分析及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并且在手术中行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病例共45例,在手术前都在我院接受多层面
第一部分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单中心经验目的:由于主动脉弓解剖结构复杂及变异多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弓部重要分支血管具有挑战性,总结我院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初步比较原位开窗技术(in-situ fenestration,ISF)和预开窗技术(preprocedural fenestration,PF)之间的疗效。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
目的:用序贯法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理想的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 dose,ED50),旨在对其量效关系进行量化,从而为临床更为安全合理应用瑞马唑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拟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ASA分级I~III级,且年龄大于65岁,BMI<30kg/m2的患者,根据本实验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背景与目的七氟烷是目前婴幼儿常用的麻醉药物,大量体外实验认为其对未成熟的大脑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但其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课题旨在建立新生鼠七氟烷麻醉模型,通过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学测序、动物行为学等方法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海马的影响尤其是突触功能。研究方法选取P6-P8的C57BL/6J小鼠进行七氟烷麻醉模型的建立,小鼠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evo组)和对照组(con组)。sevo组小鼠给予
目的观察miRNA-1、miRNA-133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早期心肌中的变化,初步探讨miRNA-1、miRNA-133在高位脊髓损伤后早期心肌细胞凋亡中扮演的角色并研究它是否是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心肌损伤或者保护的机制之一。方法1.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50-300 g,共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n=6):空白组(CK组)、假手术组(Sham组)、高位SCI后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SHPT)的疗效及并发症。探索RFA治疗CK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及其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一)收集2017年7月-2021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检查结果、RFA治疗的时间间隔及治疗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