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研究——以山西省S村为个案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村民委员会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村委会选举出现的诸多问题,国内部分学者从制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着重考察非制度因素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这为村委会选举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个案选择地为山西省S村,在了解了S村的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后,将社会资本的具体因素与其相结合,分析了乡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本文通过一定的调研,选取了在S村表现突出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是互惠,社会声望,信任和家族势力,文章则是依托这四要素进行论述的。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二章论述了S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选举的双重影响,作出如下结论:村民间的互惠能够提高村民的自主参与性;良好的社会声望便于选出德才兼备的村干部;村民间的普遍不信任降低了选民参与的效能感;农村家族势力的存在致使选举形式化。第三章讨论了促进乡村社会资本和村委会选举协调发展的路径,一方面从理性看待乡村社会资本带来的双重影响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依托二者的相互关系,从增加社会资本和规范选举制度方面来谈,促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利用吊挂井支护方法,在深厚土层中安全实施大规模开挖.适时对位于严重风化破碎的不稳定围岩、特别是高倒悬不稳定围岩边坡采取的锚喷、预应力锚索及钢支撑等综合技术措施,支
法律之治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实现“非强制性”的法律激励,调整整个社会人们的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也就是说,法律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