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熊去氧胆酸(UDCA)是临床上用于利胆、保护细胞、抗氧化、抗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的一线肝病药物。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UDCA对结肠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肝癌细胞株及乳腺癌细胞系等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也有研究发现其能抑制致癌物对实验动物的致癌作用。本文通过建立大鼠肝癌模型,探讨UDCA对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大鼠肝癌组织及血液中Y-谷氨酰转移酶mRNA(Y-GGTmRNA)亚型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UDCA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探讨UDCA对肝癌发生的预防作用。研究对象:Wister大鼠60只,雄性,8周龄,体重(180g±10)g,购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根据实验要求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方法:1、动物肝癌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二乙基亚硝铵(DEN)每周1次腹腔注射(60mg/kg)诱导大鼠肝癌形成。①肝癌组24只;②UDCA组24只(给予含4g/L的UDCA饮用水);③正常对照组10只;④UDCA对照组10只。2、从第6周起,每4周各组均处死一批大鼠,称大鼠体重,取其肝脏称重,结节计数及计算肝/体重比,并作病理学以了解肝癌发展的进展。心脏采血2ml,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FP-L3的水平。3、取正常组与肝癌组大鼠的血液及肝组织,分别提取RNA,采用普通PCR检测GGTmRNA亚型(F、 H、P)的表达情况。4、采用实时定量P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及血液中GGTmRNA-H亚型在不同组各时间段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第10周时实验组肝表面均出现结节,病理结果显示:肝硬化伴不典型增生结节,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出现异型性,出现早期肝癌的表现。第14周结节明显比第10周增多,病理显示出典型肝癌表现。肝癌组大鼠的成瘤率为75%(15/20), UDCA组的为45%(9/20)。UDCA组肝脏结节数量均少于肝癌组大鼠(P<0.05),肝重及肝/体重比均低于肝癌组(P<0.05)。2、GGTmRNA亚型的分布情况:在大鼠肝组织中只表达F与H亚型,P亚型不表达。H亚型在癌组织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F亚型在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均少于正常组织(P=0.021)。仅在肝癌大鼠的血液中检测出H亚型,其阳性率达46.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22)。3、AFP-L3在实验第10周(肝癌早期)即开始明显升高,与第6周有显著差异。AFP-L3绝对值在肝癌组及UDCA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DCA组AFP-L3水平明显低于肝癌组(P<0.05)。4、GGTmRNA-H亚型在第10周(肝癌早期)出现高表达,与第6周有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与UDCA组中肝组织H亚型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液及肝组织中,UDCA组中H亚型的表达均比肝癌组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1、UDCA既能降低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AFP-L3的水平,并能减少肝癌组织及肝癌大鼠血液中GGTmRNA-H的表达,二者均反映UDCA能减少肝癌的发生,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2、AFP-L3及GGTmRNA-H亚型在肝癌早期即出现明显升高,说明二者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大鼠肝癌早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