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雷达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SAR-GMTI)已经发展为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多通道SAR-GMTI技术由于增加了通道数量,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已经继单通道SAR-GMTI后成为GMTI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方向,并在军事情报监视系统中取得了实用性突破。目前已提出的多通道SAR-GMTI技术主要包括偏置天线相位中心技术(DPCA)、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ATI-SAR)、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技术以及近几年提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SAR)技术,其中又以前两项技术的研究最为广泛,后两者虽然理论可行却工程实现困难。到目前为止DPCA和ATI-SAR依然是多通道SAR-GMTI领域最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其改进、完善的研究工作也从未中断。DPCA和ATI-SAR采用近似相同的数据采集系统,其区别主要在于后端信息处理方式不同,对DPCA和ATI-S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图像域。复图像域DPCA技术用杂波对消后的幅度信息进行目标检测,ATI-SAR用干涉相位信息进行目标检测。虽然其技术方案很清晰,但是这两种方法涉及的一些理论及技术仍然是不完善的。例如,DPCA和ATI-SAR虽然被同时研究多年,但是它们检测性能的受限因素和相互之间的优缺点至今是模糊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另外,ATI-SAR的杂波干涉相位和干涉幅度分布研究早已较为成熟,而杂波DPCA幅度分布还鲜有研究,这就限制了自适应检测在DPCA检测中的应用。而且由于受到通道失衡、平台偏航等因素的影响,DPCA和ATI-SAR的检测性能并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改进了双通道复数据建模模型,基于此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DPCA和ATI-SAR检测性能的限制因素,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其次,从多视和地物均匀性两个方面分析推导了复图像域DPCA杂波统计模型,给出了参数估计方法,使得CFAR检测在DPCA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最后,基于有目标区域和无目标区域的区域相关性不同,提出了一种“区域相关比”加权DPC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通道失衡和干涉相位偏移不敏感,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均表明该方法检测性能优于传统DPCA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