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具有构造条件复杂、凹陷狭长、多物源、沉积相带窄、相变快等特征,使得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难度大大增加。为了预测该区碎屑岩储层的分布规律,本文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统一地质场理论为指导,应用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综合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及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技术,重点探讨了东部凹陷古近纪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的控制作用。应用各种相标志进行了沉积相分析,确定了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综合分析构造、气候等因素对层序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东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将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放置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构造-层序-沉积耦合作用分析,建立了该区9个体系域的沉积-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该区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储集性能因素的研究,对东部凹陷古近系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基础上,论文首次将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划分为快速沉降层序SQⅠ、持续沉降层序SQⅡ和断坳过渡层序SQⅢ等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认为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古地貌、古气候、碎屑物质供给及可容纳空间变化等多重因素控制,其中构造和古气候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研究发现,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首次进行东部凹陷古近纪构造-沉积耦合分析,发现断裂构造、走滑构造、反转构造、断块掀斜活动、构造调节带及构造坡折带等,对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分布及演化均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首次分体系域编制了东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东部凹陷陡坡带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缓坡带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凹陷中心则以湖泊、三角洲、河流、浊积扇等沉积相为主。对东部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储层类型总体较好,以Ⅰ型和Ⅱ型储层为主。首次提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岩物性最好,以ⅠA型为主,是东部凹陷古近系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构造-沉积耦合作用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展布;成岩作用改造决定了储层的物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