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和叶紫在1930年代创作的左翼小说细致地表现了农民内心的理想与诉求,小说中的农民理想与时代以及作家自身的建构是紧密相连的,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农民理想浸染着作家的心理、思维、观念以及态度等各方面复合作用下的成果,从而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具有独特性。同时两位作家所建构的农民理想有着极度相同的发展脉络,都描写了农民生活理想的破灭、革命理想的燃起以及社会理想的推进。虽然作家建构心中的农民理想的原因与形态并不相同,但茅盾更加理性、掺杂着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下建构的农民理想与叶紫更加感性、渗透着作家个人生命情感体验下建构的农民理想却最终殊途同归。他们对农民理想的建构是左翼小说对农民理想建构的两种情形,研究两位作家对农民理想的建构对于探索左翼小说对农民的书写与塑造的普遍性与倾向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对茅盾和叶紫两位作家在其30年代的左翼小说中对农民理想的建构的分析与探讨。第一章:对农民的生活理想的建构。此部分围绕茅盾和叶紫不同来源的农民形象积累融汇到小说中农民理想的建构,通过对农民生活理想的描述,表现农民生活理想的形态与破灭。茅盾对老一代农民的形象积累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农民素材的搜集、积累和运用与当时的农村经济特征、作家个人的经济、文化意识相交错,使小说表现的农民的生活理想呈现出丰富的意义内涵;叶紫对老一代农民形象积累充满了感性的同情与阶级认同,作家根据个人真实经历所表现建构的老一辈农民的生活理想,带有作家自我情感主导和阶级偏向,使得农民的生活理想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第二章:对农民的革命理想的建构。此部分围绕茅盾和叶紫从不同出发点想象建构了小说中相同的农民革命理想的燃起,来探讨作家的革命心理、革命理念和革命态度与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农民的革命理想的关系。茅盾在政治意识与文艺观支配下的创作想象使得小说中农民的革命理想流露着作家政治倾向与思维的有意传达与无意识倾泻,从而使得农民的革命理想呈现出一定的政治意义;叶紫对农民的革命理想的想象完全出于激情下的大脑机械活动,个人复仇情结冲动下理性思维控制力减弱,个人的革命理想凌驾于人物之上,于是小说中农民革命理想的燃起与发展也是激烈促进的。茅盾和叶紫对农民革命理想的想象与建构都是达成作家自身的愿望满足,茅盾通过小说中农民革命理想的想象暗示了作家对于革命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态度;而叶紫在激情创作下通过想象革命来获得革命愿望满足的快感与希望的寄托。第三章:对农民的社会理想的建构。此部分围绕茅盾和叶紫在其小说中都对农民的理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华来分析作家对农民社会理想的建构形式以及表现出的意义与效果。茅盾通过推进革命进程来推进农民的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设想与追求表现农民具有社会意义的理想;叶紫将“个例性”的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上升到农民“一般性”的普遍农民的理想而呈现出社会性。而这种的推进的意义与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社会理想的失效。总之,茅盾和叶紫所建构的农民理想与作家本身密切相关,作家以不同的、个人化的体验和感受来建构作品,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而小说中所呈现的农民理想的内容和结果的高度相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30年代的左翼小说描写农民的一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