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下非饱和残积土边坡响应试验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常常使残积土边坡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而受季节性气候因素的影响,边坡土体长期经历降雨入渗和干燥脱湿的循环作用,使得土体状态反复处于交替变化过程。土体含水率及吸力的反复变化影响边坡土体力学性质,导致其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边坡稳定性。因此,研究干湿循环下非饱和残积土的强度变化特征及边坡的响应规律,对边坡稳定分析及加固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以闽东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室内干湿循环强度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深入探讨了干湿循环下非饱和残积土强度衰减规律以及非饱和残积土边坡模型对干湿循环次数和幅度的响应。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开展干湿循环强度试验,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和循环次数之间的经验公式。(2)通过处理分析强度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程度,并采用S型曲线函数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说明S型曲线函数能够较好的体现花岗岩残积土粘聚力随循环次数的衰减规律,且拟合公式对于分析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对干湿循环效应的响应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通过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物理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监测数据结果,发现边坡表层土体含水率峰值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有相对下降的趋势,而边坡深层土体含水率峰值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边坡表层各位置土体吸力峰值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而边坡深层不同位置处土体吸力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坡顶处土体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有逐渐向顺坡向变形的趋势;而坡面处土体主要发生顺坡向变形,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4)干湿循环幅度主要影响边坡土体含水率及吸力的响应时间、变化速率及变化幅度,而土体含水率及吸力的变化趋势不受干湿循环幅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已逐步得到关注和认可,其理念是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损伤集中在可更替构件并降低结构残余变形,从而实现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和减少震后修复量
目的从保护肝脏线粒体和调控内源性抗氧化酶系统两个角度,选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两种常用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以及乙醇损伤人胚肝细胞
云南牟定地区位于康滇地轴中南段。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其岩石、地层、构造复杂,历来都是矿产资源研究的重点地区。该区铀矿化类型多样,对于该区混合岩的铀矿化一直是
软件产品是一种具有易复制、易篡改、易散布等特性的数字产品,使得软件盗版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针对软件盗版在我国呈现猖獗势头,软件版权保护技术成为近年来软件开发商和
随着信息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所能够获取的信息成爆炸式增长。对于PB级的数据处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日常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海量数据处理的主流计算
物玛-先遣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这一成矿带上的矿床具有成因类型复杂、矿物种类丰富等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矿物学研究热点地区。新近发现的拿厅矿床,位于物玛-先遣地
随着航天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的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有线数据采集方式给航天器的设计、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量的线缆也占用了宝贵的载荷和空间。无线传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致使传统单机、串行的数据挖掘算法已经无法满足海量数据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Hadoop云计算技术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技术
当前主流聚晶立方氮化硼(Polycrystalline cubic Boron Nitride,简称PcBN)产品是由碳化钛、氮化钛和铝等为结合剂与cBN混合均匀,在高温高压下烧结而成的复合材料。为降低陶瓷结
第一部分大鼠海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区体积的增龄变化的体视学研究目的:定量研究大鼠从出生后15日龄至36月龄海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区体积的增龄性变化,旨在为大鼠的发育、成熟及衰老过程中海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区的体积变化提供重要的形态定量数据。方法:从同一群正常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中,分别在15日龄、3月龄、12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随机抽选5~6只动物。灌注固定后取出大脑,每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