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基于三维超声成像技术(3D-US)的灰阶中位数(GSM)及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分别对不同组织成分的回声及不同斑块负荷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反映斑块的组织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陆军总医院就诊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首次发病且头颅CT或MRI证实责任梗死灶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分布区域的10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血管疾病的非脑梗死1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饮酒、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等。应用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软件自动获取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参数,包括GSM、斑块厚度(PT)、面积狭窄百分比、斑块体积(PV)、血管腔面积(LA)、血管壁面积(WA)、NWI等。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参数之间的差异,并进行3D-US定量分析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对比:脑梗死组共有180个斑块纳入分析,对照组共有179个斑块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现,年龄、性别构成、BMI、吸烟、饮酒、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TG、TC和HDL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患者的L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20)mmol/L vs(3.10±1.07)mmol/L,t=1.58,P<0.05]。2.超声参数对比:脑梗死组斑块GS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78±11.58 vs 54.36±11.99,t=7.70,P<0.01);脑梗死组斑块W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7.82 vs 47.86±11.26,t=3.18,P<0.01);脑梗死组斑块NW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12 vs 0.46±0.09,t=5.27,P<0.0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PT、面积狭窄百分比、PV以及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狭窄程度比较显示,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均以轻中度狭窄为主,脑梗死组重度狭窄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轻中度面积狭窄情况下,脑梗死组斑块GS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7±7.07 vs 52.86±6.09,t=6.89,P<0.01);然而,在管腔面积重度狭窄时,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GSM值无明显差异(49.33±8.67 vs50.41±7.34,t=0.59,P>0.05)。以NWI均值为界划分的不同斑块负荷所造成的面积狭窄程度是不同的,NWI≥0.52的斑块负荷更容易导致管腔面积的狭窄。3.3D-US所测定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参数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变异度较低,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3D-US所测得GSM及NWI能够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GSM值越低,斑块破裂导致血管栓塞的风险越高,而NWI反映了不同斑块负荷的管腔狭窄程度不同。因此,应用3D-US技术获取GSM和NWI等参数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价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出发点,根据以生为本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