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耐盐基因EhHOG对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禾本科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世界范围类广泛种植,是分子育种的重要模式作物之一。近年来,育种家们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逆高产优质大麦品种。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面积盐碱地严重阻碍大麦的正常生长繁殖。源于以色列死海丝状真菌E. herbariorum的EhHOG为编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基因,对盐害有很强的耐性。本研究构建了高效表达的耐盐基因HOG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对3个大麦品种
其他文献
华北平原耕作制度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而从全年降雨来看,7~9月份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稀少,小麦生育期干旱频繁发生,水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成为华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对天然降雨进行高效、永续利用,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瓶颈的途径之一。具有保水作用的保护性耕作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分
非编码micro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驯化是作物进化历程中对作物的遗传分化产生重要影响的选择压力。目前,已知的驯化基因多数为蛋白编码基因(如转录因子),而驯化选择是否对作物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序列,尤其是作为基因调控途径上游位点的microRNA同样产生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microRNA表达谱基因芯片考察了516个microRNA位点在栽培稻(O.sa
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提供多方面的数据信息,能为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准确施肥,合理实施精准农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土壤养分在空间
培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粮食产能,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措施,快速评估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质量指标的改善对于优化培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