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乡镇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离不开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中国农村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且农村环境复杂多变,实现当代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研究立足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留下的丰富理论资源,对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定义,尝试把握住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权利运行民主化和治理行为法治化。这也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此处7乡7镇的实地调查考证,结合对农村基层治理理论的研究,提炼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当下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治理主体相对单一,通常表现为乡级政府唱“独角戏”;农村村民自治情况不理想,通常体现为村级自治组织“不给力”;治理方式找不准,往往看到依法治理“遇瓶颈”。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则是当代我国农村治理主体职责不明确、治理机制不协调、治理方式衔接不充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的基本历程,并以世界眼光探究发达国家典型----美国,及农村情况与中国相似的亚洲典型代表国家----印度,结合他们治理的经验和启示,且综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实际和国家治理的大背景,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要理清治理主体,明确角色定位,主要是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加快服务型政府发展,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协同作用。要优化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思维,主要是完善法治化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健全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建立绩效科学化评估机制。要完善治理方式,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主要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增强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和扩大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日钓鱼岛争端入手,以理性和非理性这一对哲学概念为切入点,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为研究内容。通过借鉴和参考前人对爱国主义、理性和非理性及其相互关系、中日钓鱼岛
无损检测是包含若干常用技术的一种技术总称,比如我们通常见到的超声波、射线、渗透、涡流、磁粉等都属于是无损检测技术的范畴之内,它还包含着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超声相控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吞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悠久的文明成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潜力而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曾经为人类的文明作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具有突出的文化感召力和育德功能,是自古以来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热爱文艺并注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