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里·斯奈德为了其信仰而奉献一生,被人们称为“没有垮掉的垮掉派诗人”,是垮掉派中今天唯一存活的声音。在求学期间,他就已经开始诗歌创作,抒发自己对山水田园的感受。到现在为止,他的创作生涯将近60年,为生态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奈德诗歌中处处可见中国思想、日本文化和印第安人哲学观的影子,在多种文明的滋养下,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斯奈德大部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保护大自然和生态平衡,因而他也被人称为“生态诗人”,并且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生态批评学的角度研究斯奈德诗歌。因为东方文明对斯奈德诗歌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也有大量的期刊,论文以及著作是研究东方文化和斯奈德诗歌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所有的研究领域中,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是凤毛麟角,只有在部分专著或论文的部分章节中有所涉及。从中国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西方诗歌,这在国内外还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本论文从朱光潜的美学理论来深入探讨斯奈德的诗歌。作者试图从两方面来研究斯奈德的美学—翻译美学和创作美学,因为他的文学名声是在他翻译寒山诗歌后,且他的诗歌创作深受诗歌翻译的影响。这篇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单介绍斯奈德的生平以及他的主要著作,简述斯奈德童年到他获奖那年的生活轨迹。第二章为理论框架,具体解释了朱光潜美学理论:思想与语言的统一,意境学说和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为后面两章的分析奠定了基石。第三章分析了斯奈德的翻译美学,包括诗性感知和“狂野”的表现。第四章是关于斯奈德的创作美学。斯奈德意识到人类只不过宇宙中一颗小小的微尘,希望人类能谦虚地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认为人类应该学习他们的祖先,敬畏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再次和大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