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它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自觉地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有选择时机不恰当、小组分配不科学、教师监控不到位、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笔者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针对如何有效地在地理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教改尝试。通过精心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策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问题;通过科学编组、明确分工、并根据地理教学的内容特点适时调整的策略,解决小组学习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课前指导、课上参与和加强监控的策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活而无序、自由放任的问题;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策略,解决评价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8月12日,在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举办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首展的开幕式。前来参加开幕式的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的领导、上海美术家协会及张江管委会的领导,有老一辈的连环画画家、有正坚持在连环画创作园地里耕耘的作者,还有对连环画痴迷的连友,同时,也有从连环画创作队伍中蜕变出来的油画家、中国画家、版画家,大家都怀着对我们
本研究通过系列调查对江西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健康教育诊断,力图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材为目标的大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其应用层级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学校级。本文以学校级教育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教育管理信息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