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族青少年对侗语和普通话的态度。本项调查在一所初中(n=50)和一所高中(n=91)进行。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3岁到19岁之间,其中65名为女性,76名为男性。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两种语言的融入型态度整体上都是积极的,但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话,受访者在融入型倾向方面对侗语的评价更积极。在工具型倾向方面,受访者对普通话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然而他们对侗语的工具型价值的评价则表现为消极。在性别差异上,工具型倾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结果显示,女性受访者对两种语言的融入型倾向都比男性受访者更为积极。在学校类型上,初中受访者对侗语的融入型评价高于高中受访者。两所学校的受访者在工具型评价方面都对侗语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高中受访者对普通话的工具型评价高于初中受访者。对两种语言的态度比较也表明,受访者对侗语的融入型倾向最积极,其次是对普通话的工具型倾向、对普通话的融入型倾向和对侗语的工具型倾向。对侗语的工具型评价是唯一的负面评价。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受访者对侗语的融入型评价持强烈的积极态度,对侗语的工具型评价持消极态度;(2)受访者对普通话的融入型评价持积极态度,对普通话的工具型评价持强烈的积极态度;(3)女性受访者对两种语言的融入型评价比男性受访者更高:(4)初中受访者对侗语的融入型评价更高,而高中受访者对普通话的工具型评价更高;(5)受访者对侗语的融入型评价最高,其余依次是对普通话的工具型评价、对普通话的融入型评价和对侗语的工具型评价。此外,随着普通话的传播,侗族内部的语言迁移速度开始加快并且侗族青少年的语言态度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