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榍石(CaTiSiO5)作为重要富稀土矿物在多种地质体中广泛发育,记录了丰富的成岩成矿信息,但目前还缺乏对其形态和化学成分标识不同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不同类型W、Fe、Au矿床中榍石的产状、形态及化学成分数据,研究了榍石标型特征对成矿作用的标识。通过对比小秦岭金矿集区与金矿同期但在空间上与金亲疏明显不同的文峪和华山两岩体中榍石的主微量元素和成分环带等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成金与花岗岩成岩的关系。结合实测648个电子探针数据、60个LA-ICP-MS数据及所搜集的资料,归纳总结了榍石对不同类型W、Fe、Au矿床和不同矿体位置的榍石成分标识。统计研究表明:榍石F-(Al2O3+FeOT)图解可以标识与矿体的距离。远离矿体的蚀变岩、角岩中的榍石相对低F、低(Al2O3+FeOT),在矿体处榍石相对高F、高(Al2O3+FeOT)。不同矿化类型中的榍石LREE-MREE-HREE图解上成分空间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分作用。榍石中V5+、Ga3+、Fe3+含量与氧逸度(fO2)呈正相关关系,对榍石形成环境的fO2有较好标识作用。δCe、δEu受多因素扰动,作为比较矿床相对fO2的指标,其规律性可能被破坏,需慎重使用。Ti位置Al含量与榍石形成压力呈正相关。榍石Fe/Al对矿种、矿床类型有较好的标志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同矿种不同成因的矿床,以及区分、预测矿种。对比发现:小秦岭地区,相较于华山岩体的榍石,文峪岩体的榍石∑REE、Fe/Al更高、Al2O3更低,LREE/HREE几乎是华山岩体榍石的两倍,轻重稀土分异更明显,且振荡环带结构更发育。文峪岩体形成时的环境动荡比较明显,形成压力较低。两岩体不同性质可能是导致小秦岭区域内金矿床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原因之一,文峪岩体的特点可能更有利于金的成矿作用,成矿潜力优于华山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