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是为没有达到主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市场,创业板的建立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绩效研究是IPO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IPO绩效是指新股上市开始3-5年内的市场表现,分强势和弱势两种。西方大多研究表明,其资本市场IPO存在严重弱势,我国创业板,一方面,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对创业板IPO绩效研究较少。我国创业板是否存在IPO弱势现象,什么因素影响创业板IPO绩效?正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他们对该问题研究的现状。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审核制度、定价机制、定价模型、定价方式以及IPO绩效的概念、衡量方法、弱势的解释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10年5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在创业板上市的158只新股为样本,采用事件时间法和日历时间法首先对新股上市起3年的表现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进而,从上市公司特征、发行特征、二级市场特征三个方面选择12个相关变量对影响新股表现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Eviews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我国创业板IPO新股3年期表现存在严重的弱势现象。(2)影响新股表现的主要因素为:公司上市前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当年及上市后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市间隔期、首日换手率。其中,公司上市前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首日换手率的影响为负,上市当年及后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市间隔期的影响为正。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完善资本市场规章制度建设,推进注册制实施。(2)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理性投资者。(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4)规范金融中介机构行为,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5)加强监管,净化IPO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