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B1参与实验性急性肝、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免疫性损伤是导致肝脏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ConA所致肝损伤模型由于其病理特征类似于人急性肝炎,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靠模型。ConA与肝细胞膜有极强亲和性,注入体内后大量聚集于肝脏,招募并激活多克隆T细胞,并促进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TNF-a和IFN-γ),导致肝细胞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1)是一种核内蛋白,其分子含与DNA结合的2个结构域A-box和B-box,以及一个高度重复并富含酸性氨基酸的C-末端。HMGB1核内功能主要是使双螺旋极度扭曲以便各种转录因子和染色质相互作用,并可调节类固醇激素受体、NF-κB、p53及RAG1/2重组酶的转录活性。研究发现,HMGB1可由坏死细胞(而非凋亡细胞)被动释放,或由受刺激的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DC等)主动分泌至胞外。胞外HMGB1可通过其B盒与相应受体(RAGE、TLR2、TLR4)结合,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①直接介导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包括早期和晚期炎症反应);②作为一种警报素,激活DC,从而启动、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炎症性疾病如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多种病理过程发生和发展。国内有文献报道,HMGB1参与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另有研究发现,注射Con A后1h,实验动物体内HMGB1 mRNA表达即增加。但HMGB1参与Con A所致肝损伤的确切作用及其机制,国内外均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课题建立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讨HMGB1参与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备抗HMGB1多克隆抗体和HMGB1特异性拮抗物HMGB1-A box重组蛋白,观察其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设计干预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策略提供新思路。一、HMGB1参与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尾静脉注射建立Con 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设立PBS对照组。1.Con A注射后不同时间点HMGB1 mRNA表达Con A注射后2 h、6 h、12 h、24 h取小鼠肝脏组织,提取总RNA,RT-PCR检测HMGB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n A处理后2 h,HMGB1表达即上调,持续至24 h,尤以2 h为明显。2.肝组织HMGB1表达Con A注射后12 h取小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HMGB1表达。结果发现: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胞核内仅低表达HMGB1;急性肝损伤组Kupffer细胞和肝实质细胞胞核内HMGB1呈阳性表达,肝实质细胞坏死区内呈强阳性表达。3.外源性HMGB1可加重Con A所致肝损伤与单纯Con A(10μg/g,i.t.)组比较,非致死剂量的重组HMGB1(20μg/mouse,i.t.)和相同剂量Con A同时注射,其ALT值明显升高,而小剂量重组HMGB1(20μg/mouse)未引起小鼠ALT升高。以上结果提示:HMGB1参与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发生。二、HMGB1特异性拮抗物的制备、纯化和功能鉴定1.重组HMGB1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借助蛋白G柱纯化。2.用本室黄亚非博士构建的PGEX-4T-2-A box原核表达载体,原核表达获得大量GST-A box融合蛋白;借助亲和纯化及去内毒素处理。3.生物学实验证实,抗HMGB1多克隆抗体和重组r-Abox可有效拮抗HMGB1的生物学功能。三、HMGB1特异性拮抗物对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抗HMGB1多克隆抗体对肝损伤小鼠的影响与IgG对照组比较,抗HMGB1多克隆抗体处理(0.6mg/mouse,30 min前给药)能显著降低Con A所致肝损伤,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均明显较轻。2.延迟给药对小鼠血清ALT水平的影响相同剂量Con A(15μg/g)注射2 h后,再给予抗HMGB1多克隆抗体(0.6mg/mouse)处理小鼠,检测Con A注射12 h后小鼠血清ALT水平。结果发现:抗HMGB1多克隆抗体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3.抗HMGB1多克隆抗体对肝损伤小鼠生存的影响抗HMGB1抗体预处理小鼠,然后尾静脉注射完全致死剂量Con A(25μg/g),观察抗HMGB1抗体对小鼠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现:与PBS与IgG组比较,抗HMGB1多克隆抗体处理不仅能提高小鼠生存率,并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4.r-A box对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r-Abox处理(0.6mg/mouse,30 min前给药)能显著降低Con A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5.抗HMGB1抗体对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Con A注射后,小鼠血清TNF-α、IFN-γ含量明显增高;抗HMGB1抗体处理能显著降低TNF-α、IFN-γ含量;体外实验证实,抗HMGB1能抑制Con A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6.抗HMGB1抗体对NF-κB活性的影响注射Con A 3 h后,提取肝组织细胞核蛋白,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发现:急性肝损伤时,胞浆NF-κB被激活并向胞核内转位。经抗HMGB1多克隆抗体预处理的小鼠,其肝组织细胞核内NF-κB活性水平显著低于IgG对照组。7.抗HMGB1抗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注射Con A 12 h后,切取肝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on A处理后,肝细胞凋亡增加,而经抗HMGB1抗体预处理的小鼠其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对照组。8.抗HMGB1抗体对肝脏单个核细胞T、NKT细胞亚群的影响注射Con A后0 h、6 h、12 h,分别取各处理组小鼠肝脏,分离肝脏MNC,双色标记检测T、NKT细胞亚群。结果发现,抗HMGB1抗体组与IgG对照组间T、NKT亚群无显著差异。9.抗HMGB1抗体对肝脏单个核细胞T、NKT细胞活化的影响注射ConA 12 h后,取小鼠肝脏,分离肝脏MNC,以CD69为标记检测T、NKT细胞活化状态。结果显示:(1)抗HMGB1抗体处理组的CD69~+T细胞占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IgG对照组。(2)抗HMGB1抗体处理组的CD69~+NKT细胞占NK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IgG对照组。10.Con A诱导的肝损伤与TLR4(HMGB1受体)相关Con A处理后6 h、12 h、24 h,可见TLR4表达,尤其以6 h为明显。注射相同剂量Con A,12 h处死动物,取血清检测ALT。结果发现:TLR4基因缺陷型小鼠(C3H/Hej)ALT水平明显低于TLR4野生型小鼠(C3H/HeOuj)。四、HO-1通过抑制HMGB1表达减轻LPS所致肺损伤HO-1诱导剂CoPPⅨ能显著增加肺组织HO-1活性,进而保护LPS所致急性肺损伤,表现为: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W/D、肺组织EBA含量降低及肺组织损伤减轻等。其机制可能涉及HO-1上调可抑制TNF-a和HMGB1表达。五、结论1.HMGB1参与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发生与发展。2.HMGB1特异性拮抗物能减轻Con A所致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抑制NF-κB活性;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NKT细胞活化等。3.HO-1诱导剂CoPPⅨ能显著增强肺组织HO-1活性,进而保护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O-1抑制TNF-a和HMGB1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以往组合墙板自重大、刚度低、施工复杂等缺点,提出一种新的组合墙板——装配式钢框架-泡沫混凝土墙板。该墙板内填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EPS)混凝土能与外
为了缓解风荷载作用下输电线路动力响应造成电力金具断裂失效等问题,通过建立整体输电线路有限元模型,利用随高度变化的Kaimal风速谱和Davenport互相关谱,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沿
目的:通过护理使老年肿瘤患者顺利安全完成化疗计划,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134例老年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血管护理,保护性隔离护理,饮食指导、便秘、腹泻
研究目的1.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模型。2. 观察大鼠NASH形成过程中Kupffer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NASH大鼠对内毒素敏感性的改变,明确NASH时Kupff
光信号在海水信道中传输时,受其散射影响导致多径传输,使接收到的信号发生时域展宽。分析了水下无线光传输的散射特性,利用蒙特卡洛统计方法,仿真了激光冲激信号在近海海水中
针对具有电感、电容(LC)滤波的本安Buck变换器输出纹波电压难以精确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快速、准确计算其输出纹波电压大小的方法。通过构建该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
为评价聚氨酯泡沫胶黏剂对钙质砂的加固效果,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聚氨酯对钙质砂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采用Duncan-Chang模型对三轴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
为研究部分充填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力学性能,考虑组合梁剪力连接件剪切滑移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部分充填混凝土窄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