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上ATP敏感性钾通道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炎性反应的调节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僵直以及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在5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其中95%的病例为散发性。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PD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典型病理和生化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Lewy’s小体的出现及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显著降低。但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机制还未阐明。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炎性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是导致DA能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机制。特别是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的神经炎性病理反应,是疾病发生的早期机制之一,并加重其他因素所导致的DA能神经元死亡,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主要应用L-DOPA替代治疗或DA受体激动剂改善PD症状。但这些药物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且长期使用易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进一步阐明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PD治疗新靶标和治疗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调节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的神经炎性病理反应是神经保护的重要新策略。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是一种耦联细胞代谢和电活动、以细胞内的ATP/ADP水平为门控因素、非电压依赖性的特殊钾离子通道。近年来,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研究表明:1)KATP特别是线粒体KATP(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mito-KATP)是重要的神经保护靶标,不仅是急性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等病理因素所致损伤时的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而且在神经元受损中、后期的神经炎性病理反应以及神经元凋亡中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2)KATP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探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目前,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相关疾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药物,研究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新药对治疗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型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己啉酮(HMQ)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制剂研究及体内有效性评价,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HPLC测定己啉酮含量的
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是菊科鬼针草属植物,民间药用历史悠久,治疗作用广泛,疗效确切,药材资源丰富。在鬼针草属二百三十余种植物中,婆婆针是国内研究最多的种之一,而国外研究却较少。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婆婆针具有抗炎作用、抑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抗肿瘤作用。聚炔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 国内外文献检索表明,对婆婆针中聚炔类成分研究较少,黄酮类成分研究也有待于进
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药物释放材料和骨折内固定件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合成的中间体——丙交酯,也因此受到重视。长期以来,丙交酯的成本一直是制约聚乳酸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解决规模化聚乳酸的合成问题,重要的一条途径是先解决丙交酯的规模化合成问题。由于目前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