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效用的丘陵山区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乡村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户居住、生活、休憩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受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人口的乡城转移以及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影响,乡村空间逐渐脱离过去封闭性、内向型特点,进而转向开放性和外向型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农户居住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居住需求不断提升,农户希望实现居民点居住效用最大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要。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类对居住空间的需求是基于居住空间内含的属性和特征,占有居住空间是为了使其内含的属性转化为居住效用,以满足自身居住的需要。已有研究中对居住效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住宅领域,对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提升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为切入点,按照“内涵分析—效用评价—布局优化”的路径,探讨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内涵,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核心问题。并根据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聚居与散居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聚居点与散居点两种不同的居住形态,采用分类优化的思路,探索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乡村空间自然地理环境、设施配套建设、区位发展条件等是非均衡的,农村居民点满足农户居住需求的能力是不同的。本文将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定义为农村居民点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满足农户居住需求的能力。农村居民点其内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评价农村居民点效用的依据。(2)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存在聚居与散居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针对聚居点和散居点两类居住形态提出不同的布局优化策略。以居住效用为依据,将村域范围内的聚居点划分为村级优势型聚居点和社级优势型聚居点。村级优势型聚居点具有明显的空间扩张趋势,其调控策略是通过考察聚居点与基本农田的距离,限制距基本农田过近的村级优势型聚居点的空间扩张趋势。社级优势型聚居点的调控策略以提升居住效用为目标,依据发展型聚居点“短板效应”及其整治需求,回溯其居住效用评价过程,识别社级优势型聚居点中生活效用、生产效用、生态效用的发展短板,针对各社级优势型聚居点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提升改善。为促进适度集中居住,提升散居农户居民点的居住效用,本文中散居点采用迁并的方式进行优化,结合房屋修建时间和农户对耕地依赖程度,将散居农户优化布局模式分为村内迁并型、村社迁并型和保留型三类。(3)海棠村共有居民点图斑61个,以聚居户数为依据,将海棠村村域范围内的居民点图斑划分为42个聚居点和19个散居点。根据居住效用评价结果,42个聚居点中包括14个村级优势型聚居点和28个社级优势型聚居点。14个村级优势型聚居点具有良好的生活、生产、生态条件,是村域范围内农户理想聚居地,在未来其空间规模也会不断扩张。根据村级优势型聚居点优化策略,对六社的P25和九社的P55两个聚居点,需要适度限制其进一步扩张,防止其对基本农田的侵占。海棠村28个社级优势型聚居点中,有23个聚居点存在单一的限制性因素,剩下5个聚居点存在复合型限制性因素。根据分析得到的限制性因素确定社级优势型聚居点提升居住效用的优化方向。19个散居点中共有农户51户,采用保留型优化模式的农户有12户,这类居民点暂时予以保留,不进行迁并。采用村社迁并型优化模式的农户有28户,其迁并方向为村社范围内距离最近的村级优势型聚居点。另有11户散居农户采用村内迁并型优化模式,可以不受社界限制,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村域范围内具有良好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聚居点作为迁并方向。经优化,散居点由19个减少到6个,集中居住在聚居点内的农户数量增加了5.2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和(或)综合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及常规影像学方
基于水在高压下的相图,在食品高压冻结解冻技术中,引入压力作为第二个控制参数,与温度一起控制相转变,通过增大传热温差和过冷度等方法,提高传热速率、降低冰晶尺寸,从而减小
文章首先概述了问题串的概念,然后论述了问题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最后提出了问题串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问题串设计要有目的性、问题串使用要有情境性、问题串
为了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文章从强化读音,夯实基础;直观教学,活化课堂;联想教学,拓展词汇;融入语境,学会运用;反复循环,强化记忆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新形势下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特征,然后分析了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课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文章以"图形与几何"为例,从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
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写作教学存在“忽视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轻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缺乏交际语境的创设”等问题,在本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