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然而在现实中,随着城乡变迁、人口迁徙,传统以血缘为纽带的社区解体,从地域到场所的变迁,使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解体,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危机:民族聚居地变成整齐新建但是毫无特色的现代家园;年轻人背井离乡追逐大城市的富裕生活;小孩子接受统一的义务教育,不会讲民族语;留守的老年人成为最后一代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文化同他们一起离开。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很多少数民族的族群里面,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在此背景下,民族精英积极投身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实际行动中。与普通民众相比,他们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政府相比,他们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经常参与文化活动,深入民众进行调研。为了研究少数民族精英在本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行动和作用、不同类型民族精英之间的互动,以及在历史变迁和文化重构过程中精英的改变与坚守,本文从云南一个人口较少民族阿昌族入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16位民族精英以及两个微信群进行观察、了解与研究。研究发现,为了保护即将失传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行动中来,拥有自觉性的民族精英基于多元场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与传承行动,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文史资料,提高了阿昌族民众的文化传承意识,让更多人听到了阿昌声音。在行动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民族精英掌握不同的资源和权力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政治精英通过行使政治权力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走向,文化精英直接作用于文化传承,知识精英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为文化传播与传承营造社会空间,经济精英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将地方发展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合作与信任是精英关系的常态,但同时由于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的不平衡,精英群体内部也面临一些问题,阿昌族的文化讨论空间还需要更多元的力量和更平和的氛围。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不变的是民族精英始终以“中间人”的角色和身份践行自己的使命,努力行动在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实践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去促进民族文化更广泛的传播与更长久的传承,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价值追求与精神引领;改变的是精英们的行动方式与载体,他们面对时代变迁,积极适应,顺应国家政策与时代的要求,凭借政策的有利支持,积极运用合理的媒介手段,在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积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