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普遍存在土壤环境中,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且近些年被认为是次级代谢产物的一个潜在的研究领域。事实上,到目前为止,38%从微生物中分离出的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均产自真菌,再加之许多重要的药用化合物如青霉素,美伐他汀,头孢菌素,洛伐他汀的产生,说明真菌也是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发现新的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本实验以真菌Curvularia borreriae strain HS-FG-23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菌种的培养,发酵,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活性测试。本论文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菌株进行小摇瓶初筛发酵,以人体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抗肿瘤为筛选检测模型,并结合TLC点板检测模型,对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活性检测,结果选育出一株具有较好活性的弯孢菌HS-FG-237。因此,对菌株HS-FG-237进行30L发酵罐放大发酵,将得到发酵液通过菌液分离前处理、HP-20树脂柱、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分析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12个代谢产物,其中有2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并运用1H-NMR,13C-NMR,红外,紫外,质谱,1H-1HCOSY, HMQC,HMBC等现代波谱分析手段,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所得两个新化合物进行命名:curvalarolsA (1); curvalarolsB (3)。最后,本文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测试方法采用CCK8法,首先以人的肺癌细胞株A549,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受试细胞,测定所得化合物对受试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显示,两种新化合物对受试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再以肺癌细胞株A549,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受试细胞,测试两种新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化合物curvalarolsA(1)所表现出的IC50值分别为21.9,23.5和17.7μ/ml,化合物curvalarolsB(3)的IC50值分别为15.3,11.1和13.3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