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协作互相帮助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新世纪教育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新时期英语教学的要求,符合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真谛,不能在课堂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与此同时,一些学生未能从合作学习中获益。以往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很少牵涉到具体学科,导致忽略具体学科的特殊性,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因此本论文立足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通过问卷、访谈、案例、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获得了比较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情况、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分析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形式化,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内容不恰当;小组组建不科学,成员分工不明确,参与机会不均等;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科学全面的指导;评价体系不完善。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小学英语学科特点,本文提出具体措施,旨在促进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第一,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的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个人独有,有待分享的,要贴近学生生活,积极创设真实的情境。第二,科学构建小组,明确小组分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就和能力。在选择好小组长的基础上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导带头作用。第三,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合作技能,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第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奖励形式的多样性;评价要系统、全面,评价不能仅限于知识目标、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全面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品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从理论角度分析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利用笔者大量的课堂观察和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在合作学习运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清晰地勾画出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