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地块北缘于赞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火山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解体出晚泥盆世火山岩。根据最新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建议创建上泥盆统“于赞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探讨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及成因,阐明了伊犁地块北缘晚泥盆世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其动力学机制及其对北天山洋俯冲时限的制约。本文对尼勒克地区北部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龄学研究,并结合冷成彪等发表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LA-ICPMS U-Pb数据,对原“大哈拉军山组”进行进一步解体,新厘定上泥盆统于赞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流纹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369.7±4.9Ma和363.4±2.5Ma,表明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古生代中期火山岩浆事件,岩浆活动的时间为晚泥盆世。于赞组火山岩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凝灰岩组成的亚碱性岩石组合,具有钙碱性演化趋势,富集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安山岩—英安岩起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岩浆起源的深度为30-50km,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上地壳的同化混染;流纹岩很可能主要与上地壳重熔有关,岩浆起源的深度为小于30km,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伊犁地块北缘晚泥盆世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岩浆演化及其所处的构造位置,表明该火山岩是北天山洋盆在晚泥盆世向伊犁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本文晚泥盆世于赞组火山岩的发现为北天山洋从晚泥盆世开始向南俯冲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依兰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作了全面的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学、年代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最新勘探资料,探讨了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的矿物
徐深8-9区块面积大,含气区分散,地质条件复杂,高效开发难度较大。由于前期勘探阶段节奏较快,各区块的探井数量较少,研究相对较粗。研究区进入开发阶段前,区块内相关储层特征
拟建中的雅砻江卡拉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雅砻江中上游峡谷地带,工程区处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系东缘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的核心部位,深入研究该水电站工程区构造特征
洞穴次生沉积物已成为研究岩溶地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尤其体现在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研究上。利用洞穴次生沉积物中的稳定碳氧同位素重建古气候,并采用高精度的U/Th测年技
玻璃陨石是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种特殊物体,与其它陨石完全不同,玻璃陨石在地球上有一定的陨落区,每个陨落区中的玻璃陨石,代表了一次天体陨落事件。他们的成因和来源一直是尚未完全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背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转换迅速,导致地表的污染物质极易进入地下河系统,污染地下河水。在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发育的一系列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断陷盆地是青藏高原最为典型的构造现象之一。这些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在整个青藏高原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冈底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