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火山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解体出晚泥盆世火山岩。根据最新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建议创建上泥盆统“于赞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探讨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及成因,阐明了伊犁地块北缘晚泥盆世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其动力学机制及其对北天山洋俯冲时限的制约。本文对尼勒克地区北部大面积出露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龄学研究,并结合冷成彪等发表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LA-ICPMS U-Pb数据,对原“大哈拉军山组”进行进一步解体,新厘定上泥盆统于赞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流纹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369.7±4.9Ma和363.4±2.5Ma,表明伊犁地块北缘存在古生代中期火山岩浆事件,岩浆活动的时间为晚泥盆世。于赞组火山岩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凝灰岩组成的亚碱性岩石组合,具有钙碱性演化趋势,富集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安山岩—英安岩起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岩浆起源的深度为30-50km,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上地壳的同化混染;流纹岩很可能主要与上地壳重熔有关,岩浆起源的深度为小于30km,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伊犁地块北缘晚泥盆世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岩浆演化及其所处的构造位置,表明该火山岩是北天山洋盆在晚泥盆世向伊犁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本文晚泥盆世于赞组火山岩的发现为北天山洋从晚泥盆世开始向南俯冲提供了确切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