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2005.1月到2007.12月收治的68位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到2009-4-1。应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用表格进行病例分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估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68位胃肠间质瘤病人符合这项研究。所有病人都接受了手术治疗。中位年龄为57岁,女男比例为26:42。胃为最常见起源(n=50,73.5%)。而胃内多发生于胃体(n=29,58.0%)。胃肠道出血(27.9%)和触诊肿块(20.6%)是最常见症状和体征。CT最常用于术前诊断(n=57,83.8%),CT发现肿块的灵敏度为89.5%。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6.0cm。外生性生长为主要生长方式(66.2%)。CD117阳性率为92%。CD34为86.8%。通过术后病理检查,13位病人诊断为良性,55位诊断为恶性或恶性潜能。54位局部和6位局部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病人都获得全部切除。1位多发,7位转移患者中,4位获得全部切除,4位获得不完全切除。11(16.2%)位病人进行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只有一位(1.5%)阳性。术前没有患者接受分子靶向治疗。术后3位局部,1位局部晚期,4位转移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5.9月。完全切除患者中,有5位复发。术后早期没有患者死亡。术后随访4位患者死于肿瘤相关原因。3年生存率为91%。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小于5cm提高生存率。但是Cox模型发现没有提高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手术治疗依然是华山医院胃肠道间质瘤的根本治疗手段。但一些手术方式未能与时共进,比如楔形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由于经济因素,多数患者未能接受相对正归的靶向治疗。由于住院病人的随机性,样本含量小,事件发生率低和随访时间不够长,我们没有发现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