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真菌因其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成为筛选具有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海南粗榧(CephalotaxushainanensisLi)组织中含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三尖杉酯碱类物质,从该类植物中筛选内生真菌并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筛选具有类似活性的抗癌药物成为获取该类药物的替代途径。本实验室长期从事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相关研究,前期已分离筛选获得了 一株能产生高抗白血病活性物质高三尖杉酯碱(HHT)的内生真菌CH1307,并初步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对其液态发酵产HHT的发酵条件等进行了优化,使其产量有所提高,但发现该菌株液态发酵合成HHT的产能以及产量水平不稳定,同时其菌落形态特征趋于多变性。通过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CH1307进一步分离纯化,依据PDA平板菌落形态及显微形态将其划分为差异的 10 个形态差异菌株,命名为 CH1307al、CH1307a2、CH1307b2、CH1307b-c、CH1307cl、CH1307c2、CH1307d、CH1307el、CH1307e3、CH1307e4。因此本论文在传代培养中发现CH1307形态多变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多基因序列的分析,探究其各形态差异菌株的关联,并进一步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1)在ITS序列测序的基础上添加了 Alta1 (链格孢过敏原基因),gpd基因,endoPG (内聚半乳糖醛酸酶),β-tubulin (β微管蛋白),EF1-α (延伸因子)和RPB2 (RNA聚合酶Ⅱ)等7个基因进行序列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上述7个基因的发育树上各个形态差异菌株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形态差异菌株与对比序列的差异在endoPG, β-tubulin序列上有所显示。基于ITS间隔区序列,Alta 1和gpd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未能区分其与小孢子种的差异。而基于endoPG和β-tubulin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可清晰辨别CH1307具有很高的自举支持率单独聚一支。由EF1-α和RPB2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也具有高的自举支持率单独聚一支。由多个基因序列横向对比分析,CH1307的形态差异菌株间未显示出任何差异,但能够很好地区分其在链格孢属内种间关系,由此推断CH1307应为链格孢属中的未定种。(2)对CH1307c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粗提物进行抗菌抗肿瘤活性测试,并选择具有活性段的馏分进行重点分离。运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薄层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其代谢产物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等方法对提纯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共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altenuene,化合物2为4’-epialtenuene,化合物3为5-羟基互隔交链孢霉素,化合物4为5,-epialtenuene, 化合物 5 为 alternariol methyl ether, 化合物 6 为6-hydroxy-5-methylmellein,化合物 7 为对-羟基甲醛。(3)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和中性红吞噬测试,发现:化合物3对K562和NB4有较弱的毒活性,化合物4对NB4显示有弱的毒活性;7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中性红吞噬测试中化合物1~4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