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钛和金属间化合物钛铝氧化的第一原理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第一原理来研究金属钛和金属间化合物钛铝表面氧化问题,以及合金化效应对金属间化合物钛铝表面氧化的影响。这些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它们氧化的微观机制,也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实验上钛和钛铝氧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评述。接着在第二章中简单的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在接下来的两章中分别给出了我们利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钛和钛铝表面氧化问题的理论计算结果。一方面,我们利用第一原理研究了氧在Ti(0001)表面的吸附。我们分别设计了两种理论模型:单层和多层吸附模型。单层吸附模型是人们常用的模型,在此模型中吸附原子只能位于同一吸附层,而在多层吸附模型中吸附原子可以同时位于不同的吸附层。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覆盖度为0.25单层(简写为ML)时,氧原子占据表面面心立方(简写为fcc)位置最稳定;在覆盖度为0.50ML时,氧原子同时占据表面fcc位置及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八面体Octa(2,3)位置最稳定;在覆盖度大于等于1.00ML时,氧原子喜欢同时占据间隔一个间隙层的表面和八面体间隙位置,如表面fcc位置、第二和第三层之间的八面体Octa(2,3)位置、第四和第五层之间的八面体Octa(4,5)位置等。这说明当氧原子处于近邻的吸附位置时吸附氧原子之间有排斥作用。我们理论计算的总态密度和功函数改变值与实验的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功函数改变情况符合的相当好。我们的理论结果和实验对比证明对于钛表面的氧吸附必须考虑氧原子的多层吸附模型。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第一原理研究了氧在纯净的TiAl(111)表面及合金化TiAl(111)表面的吸附。我们的计算的结果表明,对于氧在纯净的TiAl(111)表面吸附,在氧的覆盖度从零增加到一个单层,氧原子都倾向于吸附在表面近邻多Ti的位置,而且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平均每个氧原子的结合能增加。当合金化元素Zr掺入TiAl(111)表面时,我们发现Zr容易偏析于TiAl(111)表面的Ti原子位。与氧在纯净TiAl(111)表面吸附相比,对于氧在掺Zr的TiAl(111)表面吸附能力会有所减弱。当合金化元素Nb掺入TiAl(111)表面时,我们发现Nb容易偏析于TiAl(111)的亚表面的Ti原子位。与氧在纯净TiAl(111)表面吸附相比,对于氧在掺Nb的TiAl(111)表面吸附能力会稍微有所减弱。我们理论计算的结果都与实验上的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对外文化贸易在我国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出发,讨论我国文化贸易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提出建议,希望能
<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反思的民族。通过对历史沉淀的反省与检视,人们可以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经验与教训;惊喜与惋叹;憧憬与警示……于是,纪念
为避免低功率下作动器无法启动和控制过程能耗高的问题,基于两组同速反转偏心质量块机构的方案,考虑质量块重力矩对作动器启动和控制的影响,提出三个运行阶段及其控制算法,即
在公交运营规划过程中,公交车辆计划问题是编制时刻表和调度驾驶员的连接纽带,是公交运营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相对于传统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具有绿色环保,运营里程短,充电资
考察和厘清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对于揭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化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
以2012年全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共156例,其中发生临床路径变异案例共31例,对导致路径的原因进行分析探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半花菁类结构的比值式pH荧光探针,能快速响应pH值的变化,对常见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pH 5.4~7.2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探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
当前我国政府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武术文化研究成为武术研究的新视角.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提高,文化学术空前繁荣,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本文由“武”字
在给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冬雨期施工应特别注意,防止因特殊施工因素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文中以山东省蒙阴县县城某工业园供水工程为例,针对给水管材在特殊季节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事故
以某电厂工业供热改造项目为基础,结合机组抽汽口不同的参数,对不同的减温减压技术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不同改造方案的分析结论。通过技术方案的对比,对提高供热改造的经济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