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炼油厂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机理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7761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炼油厂坐落于济南特大岩溶裂隙水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炼油厂在3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事故不断发生,生产过程中所产生高含量的石油烃废水,致使大量石油烃进入到地下水系统中,污染包气带和含水层。石油烃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潜在性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溶解细胞膜和干扰酶系统,引起肝、肾等内脏病变。因此对该炼油厂的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现状、污染物存在形式和分布特点、石油烃的吸附和解吸、石油烃迁移预测模型及其污染迁移机理进行探讨,总结出炼油厂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机理,为控制和治理该地区的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确保饮用水达到水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探讨了以炼油厂为中心的方圆19.92 km2研究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石油烃类含量发现地下水系统石油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厂区及厂区以北的区域,污染面积达3.23 km2,最高含量可达到15.75 mg/L,甚至在深达508 m的钻孔取样中检测到石油烃含量为1.17 mg/L;同时土层中的含油量也较高,厂区地表石油烃含量最高达到456.00 mg/kg,地表下5m含量依然很高。 2.研究了包气带土壤用量、离子强度、pH对石油烃的吸附和释放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动力学过程发现:土壤对石油烃类吸附与释放速度较快,但是释放达到动态平衡的速度大于吸附;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厂区土壤吸附石油烃符合Langmuir类型。 3.含石油烃污水淋滤原状土柱实验表明土壤的石油烃截取率较高,且渗水中石油烃浓度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当进水浓度相同,土壤渗透系数相近时,土壤的截取率还与进水的时间间隔有关,间隔进水时的土壤截取率大于连续进水。 4.土柱清水淋滤实验研究了含石油烃污土释放石油烃类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石油烃类释放量很小,石油烃类释放的水相油浓度随时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含量为2.042 mg/L。同时发现没有新的污染源的前提下,土壤受污染的时间越长渗滤液中石油烃含量越低。 5.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含石油烃污土淋滤释放石油烃类的数学模型,非水溶态石油烃类污染物和水溶态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6.利用Ⅰ131同位素做示踪剂进行野外弥散试验,根据稀释示踪原理得出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天然流速为13 m/d,含水层的厚度与裂隙率之积为0.118,地下岩溶裂隙水的弥散度为1.6。 7.地下水石油烃污染预测模型发现济南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类污染域将不断扩大,预测的总体误差为3.75%。预测到2013年枯水期地下水石油烃类污染面积达6.37km2,丰水期地下水石油烃类污染面积达7.17 km2。 8.探讨了石油烃在包气带的吸附解吸迁移机理和石油烃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机理,总结了研究区内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机理。
其他文献
磷酸铁锂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理论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良、原料价格低廉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该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极
发展材料新合成方法对于研发新产品和拓展材料新性能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固相合成法由于烧结温度高、反应时间长、能耗高、样品颗粒大等缺点,很难满足人们对新型材料越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受到广泛的关注。LiFePO_4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一出现就因其低成本、环境友好性、高能量密度以及高的安全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代表了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的方向,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正极材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碳包覆LiFePO_4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和碳源对材料晶型结构、晶粒尺寸、碳包覆效果和电性能的影响。X采R用D、SEM
导体/聚合物高介电常数纳米复合材料(conductor/polymer high-k nanocomposites, hi-k CPNC)是功能材料的重要类型。渗流阈值(fc)高、介电损耗高、击穿强度(Eb)低、储能密度(We)低是h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当今气候环境的变化日益重视,从而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石灰华作为地表次生碳酸钙沉积物,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而受到环境学者
喷雾干燥是一种实用的微小粉末颗粒的制备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95%的奶粉都是采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制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前进,人们的要求在提高,喷雾
回灌型、两相型和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虽能促进填埋垃圾快速降解,但未能解决填埋场氮素污染问题。本论文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促进垃圾快速降解,又能同步原位脱氮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为提高填埋场承载能力,增加填埋容量并控制填埋场氮素污染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鉴此,本文主要进行4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在分析“陈垃圾”载体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陈垃圾生物反应器,研究陈垃圾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