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氯离子累积与迁移机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人为活动和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质量的作用强度与演替规律,对于掌握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规律、阐明该区的农业历史、以及加强土壤管理等极为重要。本文以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农田土壤中Cl-的含量基本状况及它的空间分布规律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农田土壤中Cl-与该区的人为活动历史及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旨在揭示旱地气候特征对土壤氯离子累积、迁移规律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反映长期的社会及人文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土壤质量演变的作用与影响。试验通过对旱地农田土壤中氯离子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动态分布规律,作物吸收特性以及迁移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农田土壤中Cl-主要来源于农家有机肥的施用,说明农田土壤中Cl-含量与人为培肥耕作活动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农田土壤耕层Cl-含量主要集中在20~60mg?kg-1,有明显的累积趋势,但累积速度偏低。2.关中农田土壤中Cl-含量水平分布规律与塿土覆盖层的厚度的分布规律相一致,距村庄最近者,土壤熟化度最高,覆盖层最厚,Cl-含量也最高,充分证明了农田耕层土壤中Cl-含量变化规律成为人为土壤培肥与耕作活动历史的有力证据,同时也证明Cl-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有一定相关性,Cl-含量在某些方面可以具有“土壤肥沃度指示性元素”的功能。3.受自然降雨与蒸发因素的影响,田间土壤Cl-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极强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自然环境条件在农田土壤氯离子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监测Cl-在土壤剖面上的累积迁移规律,能够完整地说明在长期地土壤培肥过程中氯离子累积状况与累积速率。另外,对于掌握土壤水分的运动,进行土壤墒情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4.作物在生育过程对氯离子吸收与利用的规律,成为农田土壤氯离子平衡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证明,作物对Cl-具有奢侈吸收功能,通过作物收获物可以带走农田耕层土壤中大量的Cl-。作物具有很强的生理吸收容纳能力,土壤水分状况有助于氯离子迁移,供给作物吸收。在目前情况下,农田土壤还具有很大的氯容量。5.土壤结构性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影响Cl-迁移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Cl-在不同质地和不同粒径团聚体土壤中的阻滞因子R和扩散弥散系数Dsh表明:Cl-尽管被认为属于非反应性离子,它的迁移仍然受到土壤中结构体间孔隙和结构体内部孔隙的明显影响,说明土壤的结构性是影响氯离子迁移的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某高校4个新生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试加追踪测试的实验设计,以症状自
探讨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粗多糖(wild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crude polysaccharides,WCDCP)对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疫苗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及安全性。用不同
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理论来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提出公司治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但是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紧迫任务,更是落实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自觉建构文化软实力,
简要阐述了空间构成教学的模式,分析了空间构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多种多样的表现,指出教师应当强化与尊重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创造性的手法,传达创造性的思想
为了拓展增强现实(AR)的实用性,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心理视觉调制(TPVM)技术和数字相机来实现AR效果的方法。首先将AR中的标记嵌入数字屏幕的媒体内;然后利用人眼识别感知与数字相机
距今约200年以前,在湖南湘乡诞生了后来令国人又恨又爱的曾国藩(1811——1872)。成年后的曾国藩循着传统文人不得已但也已经习惯了的模式,走上了那条科举取士的道路。其间虽经
目前预油漆纸用浸渍树脂主要为脲醛树脂(UF),脲醛树脂的优点是浸渍性好、价格低,但疏水性不好。在潮湿条件下,如果预油漆纸贮存不善,会产生卷曲变形。严重受潮时,会对贴面产生不利
随着科技的腾飞,作为传播科技的载体——科技期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双效”发展也倍受瞩目。笔者通过对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