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品油管道不同于原油或天然气管道,不同之处在于成品油管道输送介质多。顺序输送过程中,周期性地更换输送油品。两种油品交替输送时,在其接触面形成混油。混油作为一种不合格品。少量的同种类不同标号的混油可以降级使用,不同类的油品的混油只能按照油品的质量潜力进行回掺造成油品在质量上的损失。大量的混油要末站建蒸馏装置,也有将混油拉回炼厂进行回炼,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投资。混油量优化研究的目的是在保证管道安全、稳定、连续运行的前提下,使管道顺序输送的过程中的输量最大、混油量最少,最终的输送效率最大。本文在混油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影响混油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到输送距离、初始混油、输送次序、首站流量、变管径等影响管道终点混油量的因素以及首站流量、油品切换时间对初始混油的影响,用Austin-Palfrey经验公式并结合当量管长法的思想,建立一个周期内混油量最小的优化模型,并用穷举法对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出一个周期内不同首站流量方案下的混油量,分析比较得出混油量最小的流量方案。论文以延-西成品油管道为实例,通过水力计算及首站泵的额定流量值确定了从350 m3/h~490 m3/h的流量范围,最终计算出流量在490 m3/h时,该管线终点的周期混油量最少。针对目前该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模型所考虑的影响混油量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减少混油量的措施,以供相关工程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