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后不久,学界就已经开始拓宽学术研究的维度,尝试建立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架构。但宏观上的学科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对秘书的“人本”研究,并不能满足秘书个体的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已经发展成为从业人数众多的社会职业之一,秘书的职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社会和学界缺乏对秘书职业心理问题的足够重视,微观角度上的秘书个体心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秘书的职业心理为切入点,概括了秘书的心理特征,介绍了秘书心理调适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访谈案例阐述了秘书十大心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后不久,学界就已经开始拓宽学术研究的维度,尝试建立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架构。但宏观上的学科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对秘书的“人本”研究,并不能满足秘书个体的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已经发展成为从业人数众多的社会职业之一,秘书的职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社会和学界缺乏对秘书职业心理问题的足够重视,微观角度上的秘书个体心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秘书的职业心理为切入点,概括了秘书的心理特征,介绍了秘书心理调适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访谈案例阐述了秘书十大心理问题,并从三个角度分析秘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了秘书心理问题的四大特征,强调了解秘书心理问题的意义所在。同时,从秘书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压力的缓解、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心理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缓解秘书心理问题的策略,以期促进秘书的自我完善,提高秘书的专业水平,推动高质量秘书人才的培养,加强秘书队伍建设。
其他文献
《盛明杂剧》是明人沈泰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作为明代杂剧选刊的一部内容丰富,风格各样的重要戏曲选集,共收集明前期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六十种,分初集、二集。历来被研究者看作是研究明代杂剧整体面貌及杂剧转型的重要资料,对其研究的成果也是不胜枚举,纷繁复杂。但学者们却很少聚焦到《盛明杂剧》中的文人题材剧,其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文人题材剧是自戏曲诞生以来出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一类剧作,而“文人”这一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其明代文人题材剧的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等原因也曾被众多研究者所否定。殊不知,
晚唐咸通十年(869)左右,皮日休得到苏州刺史崔璞赏识,担任其州从事一职,开始了其仕宦生涯;其间皮日休与苏州名士陆龟蒙相识,开启了晚唐松陵唱和的佳话。
皮日休的科举、仕宦经历比较艰辛,即便是担任苏州从事,也始终不被当地士人所接纳,屡遭歧视。陆龟蒙不仅与皮日休有着非常相似的科举经历,而且陆龟蒙的生存状况也比较艰辛。皮日休下车伊始,陆龟蒙便“以业见造”,寻求前辈的指点,于是,皮陆二人便展开了一系列的唱和活动。
唱和初期,皮陆二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皮日休想融入当地士人群体之中,而陆龟蒙想要
本文主要就长安文化对元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长安文化为背景,元白诗歌创作为基础,探讨长安文化影响元稹和白居易在诗歌创作动机、题材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相似又有所区别的现象,以期从地域文化尤其是精神层面探究元白诗歌的创作情况。
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就长安文化的概念及元白诗歌中所涉及的长安文化内容范围作大致的界定,并对相关话题的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价值做简要概述。正文共分为四章,依据长安文化在元白诗歌中表现出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元白初入长安所接触到的
《柳文指要》是一部洋洋百万余言的学术著作,是章士钊倾注心血完成的一部“解柳全书”,是章士钊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他一生研究柳文的成果展现。章士钊的一生可谓是经历颇丰,他涉及过多个行业,也与许多重要的人物有过密切地交往。在这复杂的人生中,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他对柳文的喜爱,他把《柳文指要》视为自己孩子,他在《柳文指要》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著作。本文主要对《柳文指要》中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正确认识章士钊这一复杂的历史人物,了解《柳文指要》的价值。
连横是近代台湾古典文学界的著名文人,日据时期,曾七次前往大陆,创作了大量的大陆诗文,以《大陆诗草》和《大陆游记》最负盛名。到目前为止,连横的大陆诗文却并未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关注,对连横大陆诗文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从连横七次大陆经历入手,考察大陆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其中,尤以《大陆诗草》与《大陆游记》的书写内容与艺术特征为重点。最后,探讨连横及其大陆诗文的价值与意义。
绪论部分主要对连横的生平经历及大陆诗文加以介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进行分析。
第一章,探讨连横的大陆活
本文在整理、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唐代寓直诗为本,探讨唐代寓直诗的创作渊源、阶段性特征,以及情感表现和艺术特色。
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首先解释“寓直”一词的含义以及确定唐代寓直诗的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其次回顾学界对唐代寓直诗的研究现状;最后阐明唐代寓直诗的研究价值。正文主要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从寓直诗的创作渊源和在唐代不同时期的发展表现入手,对唐代寓直诗的发展概况作全面的把握。第二章对唐代寓直诗的情感表现作分析。寓直诗中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复杂的仕宦情感,既有
本文分三章阐述南朝乐府民歌与永明体、宫体诗的关系问题。分别从南朝乐府民歌与永明体宫体诗的生成背景、南朝乐府民歌影响下的永明体宫体诗创作方式的变革、南朝乐府民歌影响下永明体宫体诗的共性分析来论证南朝乐府民歌与南朝文人诗之间的互动、南朝乐府民歌影响下文人诗内部的互动联系。
南朝社会环境的绮艳化倾向奠定了南朝诗歌重“文”轻“质”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反映在南朝乐府民歌、永明体、宫体诗创作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学环境和体式环境。在绮艳的诗歌环境下,街头巷尾传唱的南朝乐府民歌以其清新短小的简略化特征独立于文
徐复观学贯古今中外,是我国港台地区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哲学方面皆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艺术文化方面,他认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主要表现为孔子和庄子所显现的两种典型。孔子的艺术精神与礼乐制度中“乐”的内容有关,重在艺术的教化功能;而庄子的艺术精神则是落实在现实人生中的“道”,其与人格修养相关。由庄学思想发展而来的中国艺术精神理论是构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徐复观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徐复观以及学界都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就是美,是艺
许谦是大显朱学于元代中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诗歌虽未如其理学著述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确有重要的价值。许谦诗歌是元代特殊背景下,金华学派流变为金华文派过程中的产物。研究许谦诗歌,对于更加深入了解许谦的生平经历,挖掘许谦的理学思想,总结许谦的文学观念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当代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元诗》和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许谦集》二书所收录及辑佚的许谦诗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考述许谦的生平经历与交游。许谦以朱子嫡传的身份,致力于传授朱子学说,显扬朱学
萧云从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太平山水图》结合了绘画、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画中着重描绘了皖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且作为版画底稿,推动了当时地方性实景山水画和版画的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太平山水图》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同时讨论其对实地山水画和版画创作的影响。文章主要构成部分按照萧云从本人的划分,将整部作品分为当涂、芜湖、繁昌三个篇章,《太平山水图》中每一幅图都仿照一名画家画法,笔者将从笔墨技法到构图一一进行分析,比较萧云从和其他画家绘画技法的异同。文章最后一部分,笔者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