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摄影、数字化录音、电脑辅助设计以及视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影视剧,尤其是美剧,进入到中国人的视野。现如今,越来越多中国观众对于观看美剧显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观看美剧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表现。因此,研究美剧字幕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字幕翻译也已成为翻译实践中一个新的领域。但是,和美剧在中国的流行程度相比,我国翻译界对影视字幕翻译重视得还不够,只有一些相关论文在研究这一课题,都没有定型的字幕翻译理论。更有甚者,目前市场上美剧字幕翻译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一些字幕质量较差。而且就相同的影视剧,观众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争议。比如说,2012年《黑衣人3》在中国国内上映仅三天,票房就高达2060万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这使得中国成为该片除美国外最大的市场。但是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里面充斥着中国本土化的词汇甚至诗句,像“地沟油”、“瘦肉精”甚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些观众觉得这样的翻译幽默风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这部大作。但是还有一些观众却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样的翻译严重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因为这样本土化的词汇用得太多了,会让人觉得很奇怪。因此,研究美剧字幕的翻译非常有必要。作者有幸参与了一些美剧字幕的翻译。作者发现,字幕翻译可以按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处理。本文将研究把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美剧字幕翻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根据奈达的思想,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提出的最高衡量标准是,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对等。对于美剧的翻译也就意味着,原文观众和译文观众在观看美剧时的反应要实现对等。本文将会例证分析剧中涉及对文化信息的翻译,其中包括俗语、谚语、典故、四字成语、流行语以及诅咒语的翻译,来研究该剧字幕翻译如何使用归化策略使译文达到功能对等。另外,本文也会详细分析美剧《尼基塔》的字幕翻译如何运用了解释、增译以及减译等具体翻译策略。文章还得出结论,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说,字幕翻译者在从事字幕翻译的时候,其主要任务就是要让译文观众可以像原文观众那样很好地理解并欣赏剧情,能够产生与原语观众相似的反应。文章总结认为,虽然功能对等对字幕翻译也有局限性,有时候想要实现功能对等相当困难,但是字幕翻译仍可以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最后,对于字幕翻译者来说,要把握原文会带给源语观众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心理方面,同时还要把握译文观众的文化程度、感情特征等,才可能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出较成功的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