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胡桃醌对结肠癌CT-26细胞在小鼠体内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以及胡桃醌促进CT-26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转移的相关可能作用机制。同时,探究了胡桃醌治疗结肠癌期间对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的Balb/c小鼠皮下荷瘤,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2%乙醇生理盐水溶液)、阳性对照组(20mg/kg 5-FU)、胡桃醌高剂量组(2.5mg/kg)、胡桃醌中剂量组(1.25mg/kg)、胡桃醌低剂量组(0.625mg/kg)、联合用药组(胡桃醌2.5mg/kg+5-FU20mg/kg),按体重每日腹腔注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0天。末次给药结束24h后,称重记录并准备收集血液、胸腺、脾脏、肿瘤组织样本。血液静置离心分离得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ICAM-1、VEGF、GSH、IL-8在小鼠血清中的含量;胸腺和脾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肿瘤组织测量长径与短径计算瘤体积,称重记录瘤重;将肿瘤组织切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置于生理盐水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另一部分固定于4%甲醛溶液,用于HE染色病理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Caspase-3、MMP-2、MMP-9、β-链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胡桃醌高剂量2.5mg/kg和中剂量1.25mg/kg均可有效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6.2%和42.4%;胡桃醌与5-FU联合应用抑瘤率为74.8%,比胡桃醌与5-FU单独应用的抑瘤效果好;5-FU治疗肿瘤时,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性下降,而胡桃醌治疗后,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体重均无显著性下降,胡桃醌可使CT-26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下调肿瘤细胞中Bcl-2蛋白、β-链蛋白、MMP-2蛋白、MMP-9蛋白表达,上调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胡桃醌高剂量2.5mg/kg可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ICAM-1、VEGF和GSH的含量。根据结果可知胡桃醌在抗肿瘤过程中,与5-FU相比可维持机体的体重和免疫功能;胡桃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CT-26肿瘤细胞周期于G2/M期影响其增殖,介导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3凋亡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下调血管生成因子、β-链蛋白、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浸润与转移。本研究为胡桃醌成为可能的抗结肠癌药物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