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比较全面的探析,揭示其合理内核的同时阐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今天我们正处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幸福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遍话题和追求目标。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包含许多优秀成分,为我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一种有借鉴意义的价值追求,因此,学习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今天的人们寻找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除绪论、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分析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发展路径,阐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哲学基础;第二章:介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至善、德性、快乐、财富、思辨,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一种至善,是一种合乎灵魂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沉思。要想达到幸福,还需要各种外在善作为手段,这些外在善主要是指德性、快乐、财富。在这些外在善的补充下坚持中道原则,就可以获得幸福。此外,他还通过阐述友情及公正引出了个体幸福和整体幸福的关系,强调个体在城邦中才能达到幸福。第三章: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进行评价,阐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局限性及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这一章以希腊化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为线索梳理了亚氏幸福论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影响。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也存在不足之处,此章就此进行了简要反思。第四章:论述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与我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及当代价值。首先对中国传统幸福观进行梳理,明晰其中优良传统和不足之处,在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比较基础上聚焦当代中国社会特征,从亚氏幸福观中得出对当代中国幸福观的实践价值。文章力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阐述和分析来找到一种幸福的可能性,给现代人的焦虑以一种释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