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具体领域的创造力成为研究热点(Han & Marvin ,2002)。社会创造力是指小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既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志,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基础。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是个体创造力的有效预测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自尊水平,本研究拟将创造力研究领域中有关一般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推广到社会创造力的研究中,并结合社会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综合考察社会创造力发展的特点,检验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的预测作用,并进一步考察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本论文开展了2个研究,第一个研究为“社会创造力测验”的编制,第二个研究为影响社会创造力的因素及作用途径分析。在社会创造力测验编制部分,首先,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社会创造力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社会创造力概念的内涵入手,对120名五、六小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请心理学专家和小学教师对所有问题的适当性进行评定。内容分析表明,小学高年级关注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包含3种情境——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因此本研究分别就这3种情境编制了包含9个问题解决情境,每种情境包括3个问题,组成初步编制的“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问卷”。然后,选取356名五、六小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初测,根据被试的作答编制“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问卷评分手册”。依据评分手册对所有被试测验结果进行评分。根据对评分结果的分析,保留了6个题目,形成“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问卷”,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测量学要求。在研究2影响社会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的研究中,本研究以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自尊为预测变量,选取565名五、六小学生,采用问卷法搜集小学高年级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心理控制与自主支持方面)、自尊和社会创造力的相关数据,使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高年级在社会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适宜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在社会创造力适宜性上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学生的社会创造力适宜性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2.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心理控制成分显著高于自主支持成分;在父母心理控制上,对男生的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五年级学生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六年级。在自尊上,六年级自尊水平显著高于五年级。3.父母自主支持正向预测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心理控制负向预测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自尊正向预测小学高年级社会创造力。4.自尊在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支持和社会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自尊在父母心理控制和社会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适宜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自主支持和社会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在自主支持和社会创造力适宜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