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双方全面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相互贸易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历经“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期,部分低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已不能发挥促进双边贸易及投资的原有功效,投资的非便利性阻碍了区内双边投资的增长。中国资本“走出去”战略的实现亟需出台更高水平的投资协定。2013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倡议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提出进一步加大投资开放力度,放宽投资限制,提升区内投资便利化水平以扩大双边直接投资规模,实现到2020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以期打造“钻石十年”又一经济发展高峰。本文将基于“升级版”自贸区的背景,探讨区内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在分析中国对东盟投资及自贸区便利化推进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前中国对东盟投资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除新加坡和文莱以外的八个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排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总体上来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然而对比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差距仍然明显。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的国别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投资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层次偏低,以周期短、收益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为主的特点。从投资主体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较具投资积极性,但总体投资规模较小,效益不高。(2)本文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中国对东盟农业投资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一是东盟国家政局和政策的不稳定;二是农业项目投入大、风险高,融资难;三是投资企业招工困难;四是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3)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东盟各国的农业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排序。结果表明:东盟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层次性”特征明显。投资环境评价最高的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属于第二梯度,最后是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四个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最低。为了提升东盟国家农业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作为自贸区“升级版”的倡导方,中国政府首先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更高层次的投资协定的签署实施,并通过对话或谈判形式,敦促东盟国家实现更高市场开放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便利化措施。同时,中国政府也应加大对境外农业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养农业国际化综合性人才,确保农业项目的有效持续运营。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东盟的具体投资环境,明确投资优先序,客观合理地进行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