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项资源和能力中,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全球各个企业的重视。资源基础理论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该理论基于两个假设作为分析的前提:资源的异质性和非可流动性。在如今的资本环境下,想拥有“异质的”和“不可流动的”资源,创新能力以及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即在企业内部,通过投入研发资金和更多的资源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和能力等;另一种则是开放式创新,即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从企业外部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源和研究能力,而技术并购就是开放式创新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技术并购是一种企业有目标,有计划的选择进口那些企业未曾掌握的技术或知识,而这些新的技术和知识能够增加企业的知识规模,扩宽企业的知识范围,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对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关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文献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本文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着眼于技术并购后企业内部吸收整合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利用国泰安并购数据库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2011至2014年4年时间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并将并购后4年作为观察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产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本文筛选出了2011年至2014年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并购事件,其中,2011年发生18起,2012年发生18起,2013年发生29起,2014年发生37起。虽然技术并购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尚不算长,但是技术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新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并购双方的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产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在选择技术并购目标企业时,可以考虑绝对知识规模较大的企业,以便直接获取对方更多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知识规模水平,若只是考虑目标企业的绝对知识规模而忽略了双方之间的知识规模差距,反而会对创新绩效带来消极的影响。
企业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整合技术并购后双方之间的知识规模差距,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吸收目标企业所带来的新知识技术;技术并购的资源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简单为正的。技术并购资源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在此次并购中花费的金钱越多。虽然资源规模越大通常意味着企业会越重视此次并购,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并购的复杂性更大,并购后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困难,同时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整合,这对短期内创新绩效的产出并不一定有帮助。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将技术并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企业需要对目标公司的知识规模等方面进行慎重的考察,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吸收能力。
本文首先对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关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文献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本文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着眼于技术并购后企业内部吸收整合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利用国泰安并购数据库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2011至2014年4年时间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并将并购后4年作为观察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产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本文筛选出了2011年至2014年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并购事件,其中,2011年发生18起,2012年发生18起,2013年发生29起,2014年发生37起。虽然技术并购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尚不算长,但是技术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新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并购双方的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产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在选择技术并购目标企业时,可以考虑绝对知识规模较大的企业,以便直接获取对方更多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知识规模水平,若只是考虑目标企业的绝对知识规模而忽略了双方之间的知识规模差距,反而会对创新绩效带来消极的影响。
企业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整合技术并购后双方之间的知识规模差距,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吸收目标企业所带来的新知识技术;技术并购的资源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简单为正的。技术并购资源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在此次并购中花费的金钱越多。虽然资源规模越大通常意味着企业会越重视此次并购,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并购的复杂性更大,并购后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困难,同时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整合,这对短期内创新绩效的产出并不一定有帮助。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将技术并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企业需要对目标公司的知识规模等方面进行慎重的考察,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