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行为一概入罪否定论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道路上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机动车自身的高速性与巨大的整车重量,驾驶人员一个轻微的驾驶失误就极易引发事故惨剧。因此,醉酒驾驶机动车辆隐藏着巨大的交通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国家为了预防这类犯罪,立法机关将这类行政违法行为升格为刑事犯罪行为,希望通过刑法的威慑作用来有效避免该类危险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刑法修正案(八)》当中,首次增设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并且在《刑法修正案(九)》当中继续对该行为进行了保留,但是在这两次修正案当中都没有规定该罪的定罪情节。近三年来,危险驾驶罪的一审审结量都保持在10万件以上,并且保持每年递增的趋势,已经演变成了高发性刑事案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司法机关对该行为入罪标准的认定过于机械,即以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作为定罪标准。对该行为情节的认定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并且往往忽视其他特殊情形。因此,对于这种轻微的刑事犯罪,依然存在“出罪”的可能性,而且对“出罪”标准的把握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醉驾行为一概入罪否定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证成。该部分主要是对存在“出罪”可能的醉驾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找出醉驾行为入罪与“出罪”的界限。并结合相关刑法学理论、现有法律制度及社会现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对醉酒驾驶行为存在“出罪”情形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有效论证。第二部分是醉驾行为一概入罪否定论的路径分析。该部分以责任阻却事由理论、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及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为支撑,通过对实务当中存在争议的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并进行对比与归纳,最终总结出了醉驾行为“出罪”的具体路径。第三部分是醉驾行为一概入罪否定论的制度完善。该部分通过从立法、司法及判例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醉驾行为一概入罪否定论进行有效完善,从而有效指导司法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在点燃癫痫后不同脑区不同点燃时程时变化的意义。方洁 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额叶、颞叶及
地板低温辐射采暖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板采暖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两种通过相变蓄热材料,利用太阳能和电热缆进行地板采暖的方法。
生物资源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和不同的范畴下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明晰农业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关系,在品种范畴下和制度层面对农业遗传资源与品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以
<正>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游戏深得儿童的喜爱,在低段的音乐教学中适合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游戏导入的音乐性、趣味性、规则性。从而为学
期刊
目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4%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易发因素,孕28~33+6周与34~37周比较,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
本文基于Flowmaster软件建立某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通过对某汽油机润滑系统的研究,模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在不同设计方案下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各
开篇语$$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强调治未病。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从今天开始,本版特辟“细说治未病”专栏,邀请各级中医院的专家来细说
报纸
本论文综述了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主要用于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电催化性能研究。对于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活化过硫酸盐的研究目前逐渐增多;基于杂原子掺杂的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主要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主观将课本教学内容在课堂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差。如何解决初中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便合理防治。方法:采用病历记录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11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对58例恶性肿瘤并发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