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特高含水阶段,要求地质工作人员更加精细的揭示地下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以及进行准确的储层预测以便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科学的地质导向。因此,大庆油田对杏六区萨二油组薄互层开展了新一轮的再认识,主要是为了从沉积成因的角度对目的层段进行精细的认识和科学的储层预测。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储层标志层多、层多且薄和河道下切的特点,采用“标准层控制下,平面多路逐级闭合、剖面逐层逼近”的对比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前缘相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难题。该方法主要包括3方面6项关键技术:(1)标准层。全区标准层控层系对比技术;局部标志层系列对比技术;岩性特征组合系列对比技术。(2)平面。平面逐级闭合对比技术。(3)剖面。标志层逼近控制对比技术;沉积模式指导对比技术。通过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特征,建立研究区测井相模式,进而进行全区的微相识别和沉积微相平面合理组合,编制了29个时间单元的平面沉积微相图。储层预测技术是一门地质分析、测井分析、地震处理、解释、反演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技术。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地震反演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研究,结合研究区的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进行井-震联合研究,对研究区目的层宏观形态特征和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准确的预测。该反演结果对储层砂体刻画可信度和纵向分辨率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储层砂体的横向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