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成囊培养是提取与研究其生发层干细胞的实验基础,D-MEM(高/低糖型)与RPMI-1640是最常用于多房棘球绦虫体外培养的商业培养基,HeLa细胞与大鼠肝癌细胞(ATCC no.CRL-1600)也被证实是适宜的饲养细胞,以上培养基与饲养细胞两两组合对多房棘球绦虫体外生长的影响尚未见直接的对比研究。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体外培养模型,观察泡球蚴在不同饲养细胞(HeLa细胞与大鼠肝癌细胞(ATCC no.CRL-1600))及含有10%胎牛血清的不同培养基(D-MEM(高/低糖型)与RPMI-1640)下生长情况,为体外培养泡球蚴获取泡球蚴囊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预先培养HeLa细胞及大鼠肝癌细胞(ATCC no.CRL-1600),从饲养6个月以上种鼠体内提取泡球蚴原头节后分别与不同饲养细胞及培养基体外共同培养。实验根据饲养细胞与培养基成分的不同,组合成6组:I组:HeLa细胞与RPMI-1640培养基;II组:HeLa细胞与D-MEM(高糖型)培养基;III组:肝癌细胞与RPMI-1640培养基;IV组:肝癌细胞与D-MEM(高糖型)培养基;V组:HeLa细胞与D-MEM(低糖型)培养基;VI组:肝癌细胞与D-MEM(低糖型)培养基,观察泡球蚴原头节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每7天计算原头蚴成囊率,并使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测量囊泡平均直径大小。培养结束后注射器分别抽取小鼠体内囊泡及培养56D囊泡囊液,并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各组囊液蛋白含量。结果(1)原头蚴在6种组合中均可长期存活,大部分都形成囊泡,囊泡直径分布在1-6 mm;(2)培养第56天原头蚴成囊率和囊泡平均直径均为大鼠肝癌细胞与D-MEM(高糖型)培养基组效果最佳(P<0.05),成囊率(72.08±1.79)%,囊泡平均直径(3.379±0.199)mm;(3)囊泡囊液蛋白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6个实验组囊液蛋白含量均低于体内囊泡,实验组中,Ⅳ组蛋白含量为六组中最高(P<0.05);结论1.同条件下D-MEM(高糖型)培养基囊泡大小与数量优于其他2种培养基,培养基葡萄糖含量与囊泡生长速度相关。2.大鼠肝癌细胞(CRL-1600)作为饲养细胞囊泡大小与数量优于HeLa细胞。3.D-MEM(高糖型)与大鼠肝癌细胞(CRL-1600)共同作用的环境下原头蚴生长发育的成囊率及囊泡大小最佳,可作为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蚴获得囊泡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