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把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理解为“社会——历史”理论模型。这个模型的主要特色是,主张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已到达或接近一个“临界点”,由此出发最终能开出两种相反的可能结果——“自由”的社会或“单向度”的社会。“自由”社会的特色是解放,即:人们不再需要为生存竞争和异化劳动所劳役,大自然也不再受到无情不公的利用和剥削;“单向度”社会的特色是“单向度”,即:社会是一个充满压抑的、不公的社会,人被现实所同化,丧失批判、否定、超越性和创造性的内心向度和自由而不自知。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是“自由”的反面,是应当予以批判的。“自由”没有得到实现,或者说与现实发展方向不符。这不代表马尔库塞的理论出了问题,相反这正表明技术本身既是解放的力量,也是能使人受操纵的力量,并展现技术对人的操纵已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马尔库塞通过二重对比——历史性的对比以及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对比展开他的论证,为了证实是否人被技术操纵,并因此构成单向度社会的议题。马尔库塞对此持肯定的态度,即认为技术操纵确实存在,并危害着人的自由。因此有“解决方案”的提出,试图扭转技术操纵单向度错误的发展。本研究根据文献讨论所取得的成果,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定位。根据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的观点、态度和立场,以及“深层技术观”超越论和实证论的对立与区分,判定马尔库塞实为超越论传统的成员。正因为他是一个超越论者,以人的主体之自由为前提,又与实证主义对立。因此他总是把真实的存在同实际的存在相比较,拒绝任何像经验论那样的与事实相一致的真理概念,便不足为奇。基于上述原因和立场,当他面对技术现象时,特别是透过二重对比:历史性的对比(前、后工业时期)和“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对比”后,发现当代技术一方面为人所用,并取得其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层面,甚至人们的意识之中。所以,技术能使劳动永恒化使人丧失自由。此外,在假定技术理性等同理性自身的前提下,马尔库塞认定技术有种种非人的特征:压抑性、新的控制形式、极权主义和意识形态等。当中其实隐含着技术有其自主性,有其自身发展之逻辑,不受人类控制等含义。这又与超越论的前提发生严重冲突。所以对马尔库塞(或其他超越论者)而言,探寻技术的根源或对技术现象的剖析是一步重要的工作。但该技术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与马尔库塞(或其他超越论者)对技术的认知或定义有关。在技术自主性绝对化和人的自由绝对化的对立中,提出“解决方案”以消除当中的理论困难是必然和迫切的发展方向。否则人类的自由无法保障,技术问题无以安立。但也几乎可以断定这种理论的调解必然失败,因为当中有两个绝对化的主体(人的自由和技术自主性)存在并相互对立。